读到这里,陈子昂不禁莞尔。
他走到书桌前,提笔写下回信:"江南春来早,对联之风更盛。昨日听闻,连秦淮河上的歌女都能随口对出佳句..."
暮春三月的京城,杨柳堆烟,飞絮蒙蒙。
陈子昂站在文渊阁茶楼的二楼轩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慨万千。
不过短短数月,那始于江南水乡的对联之风,竟已席卷了整个京城。
"陈公子,擂台就要开始了,掌柜的请您下去坐镇呢。"
茶博士恭敬地立在门外。
陈子昂整了整衣冠,缓步下楼。
茶楼大堂早已挤得水泄不通,正中央悬着一幅洒金红纸,上书"日月两轮天地眼"七个大字,笔力遒劲,正是今日悬赏的上联。
"诸位静一静!"茶楼掌柜拱手作揖,"今日这上联乃礼部王大人所出,赏银加到一百五十两!哪位才子能对出绝妙下联?"
堂下顿时议论纷纷。
有书生摇头晃脑地沉吟,有商贾打扮的人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几个锦衣卫模样的人站在角落观望。
陈子昂注意到,靠窗的角落里坐着一位青衫客,约莫三十出头,面容清癯,正独自品茗,对满堂喧嚣恍若未闻。
"学生斗胆一试。"
一位蓝衣学子起身,"下联可是'诗书万卷圣贤心'?"
掌柜的看向陈子昂。
陈子昂微微摇头:"对仗虽工,但'天地眼'与'圣贤心'意境稍隔。"
又有人对"江河九曲古今愁",陈子昂仍觉未尽其妙。
正当众人苦思之际,那青衫客忽然放下茶盏,清朗的声音穿透嘈杂:
"某试对'诗书万卷圣贤心'虽工,却少些气象。
不如对'春秋一册帝王师'如何?"
满堂霎时一静。
陈子昂心头一震,这"帝王师"三字用得大胆,却又恰如其分——日月如天地之眼,观照万物;春秋乃史家之笔,确为帝王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