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国公夫人日常 嘻嘻99 5781 字 2022-09-12

大军刚刚回朝,将士们还未论功行赏,两人商议后觉得等将士们的封赏都到手后再提此事。

三皇子洗三后又过几天,将士们的封赏总算下来了。

不提别人,只安国公府的几位爷们和许英明在军中的职位都连升了几级。

对于李浩淼的封赏就更为人所称羡了。

陛下不仅加封他为忠武大将军,还欲将北郊大营交由李浩淼掌管。

朝野间对于启和帝对李浩淼的恩宠略有些异议,但想起李浩淼的战功,众臣又不好说些什么。

一时间安国公府门庭若市,安国公府的管家接拜帖都接不过来了。

而就在这时,安国公却上折子请求启和帝收回恩典,并主动提出上交自家掌管的东郊大营的兵权。

他向陛下陈书说承蒙圣恩,不胜感激,但他在战场上受伤严重,已经无力领兵打仗,这忠武大将军的封号受之有愧,不如留给后人。

并且他之前一直在前线作战,已有十几年未能待在家中向祖母及父母尽孝,现在边境暂已太平,而京内人才济济,自有贤能能胜任统领京郊大营的任务。

故此,他希望陛下能让自己在家歇息几年,一来是为了养伤,二来是为了能向家中长辈尽孝。

与此同时,李浩淼还向陛下申请削减安家军的兵力,说是现在边境太平,留下过多的兵力只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负担,不如只留下三成的安家军巡视边境就是了。

消息一出,满京哗然。

原本想趁机和安国公府结亲的成国公府等公爵之家暂时没了动静,大家都在静观其变陛下的反应。

陛下对折子留中不发,并派太医院正亲去给安国公看病。

太医院正在安国公府待了半日,出府时脸色凝重。

他进宫后对陛下说安国公的右手在边境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确实留下了后遗症。

众人知道后再度哗然,要知道对于武将来说右手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右手受了伤压根就没法上战场领兵。

陛下知道后连忙派了不同的太医来安国公府给安国公看病,太医们像流水一般穿梭在安国公府。

贵妃也赐了许多的药材到安国公府。

如此过了半月,安国公又上了一道折子,再度请求陛下让其在家休息。

陛下仍是不肯,还派了内阁的王明珠,张仁旺和刘辅仁去安国公府苦劝,说是社稷需要安国公这样的良将。

几位大人在安国公府呆了半日后,泪流满面的出了府。

据王明珠身边的侍从说,安国公听到陛下的话后满脸是泪,

他说自己也想继续为陛下效力,只是右手已伤,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使出精妙的枪法,即便再去战场也无法领兵打仗。

陛下听到后大为悲伤,他忍痛同意了削减安家军的提议,毕竟现在前线已无大的战事了,但还是希望安国公能继续执掌东郊大营并接管北郊大营。

这次安国公没有再说什么,但是贵妃却不愿意了。

据宫里的内侍说,贵妃听说女婿的手伤需要长期静养而陛下又一直不肯让女婿交回兵权后便让人将陛下请到了景和宫。

她对陛下说如果想让安国公执掌东郊大营和北郊大营,可以等过两年安国公的手伤好一些了再说,现在还是让他好好在家养病吧。

陛下素来听贵妃的,只好准了安国公的折子。

这事传出来后满京哗然,有说贵妃见识短浅不知那兵权有多重要的,有说贵妃是后宫女眷怎么能干政的,满京里说什么都有。

如此熙熙攘攘的到了三月底,安国公上交兵权一事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众人开始关心起了下一个执掌东郊和北郊大营的人选。

有那有心想要统领东郊和北郊大营的人则想方设法的想要走通安国公的路子,希望安国公能够向陛下举荐自己。

安国公府拒了所有的拜帖,并再次闭门谢客。

这次就连安国公府中采买的人都不见出来了,因为老夫人已经提前叮嘱魏若囤足足够的粮食和蔬果肉类。

众人派了小厮在安国公府外守了好几日都不见她们府上的人出来,只好讪讪的回去了。

就在这个当口,锦大姑娘见事情已经告下帷幕便也要告辞回南平了。

她夫婿许英明和她一起回去。

老太君等人舍不得她,又留着她在这里多住了一日后便让六爷送她和许英明回南平了。

她走后的第二天就是五皇子的满月宴了。

贵妃问过启和帝,知道现在执掌东郊和北郊大营的人选还没定下来,心知女儿若是入宫的话那些内眷一定会拉着她不放。

因此她便和启和帝商议,这次满月宴便不让女儿进宫了。

启和帝正因为李浩淼主动提出削减安家军和上交兵权一事高兴,又因为贵妃在此事中不仅没同别的嫔妃那般一心的想要给女婿谋官进爵,反而主动跟他说想要让女婿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希望他能允了他的折子。

贵妃不慕名利的行为让启和帝十分的喜欢,他欣然应允了贵妃的请求。

于是,此次五皇子满月,魏若并未入宫。

宫内和京城的女眷满心以为会在五皇子的满月宴上看见魏若和老夫人,哪知道两人并没有来参加。

等在景和宫见过五皇子,又一起去了保泰殿等待开宴的时候。

皇后的母亲永林侯夫人就阴阳怪气的道:“安国公夫人好歹是五皇子的姐姐,竟连五皇子的满月宴都不参加吗?”

平宁公主见她言语间拉踩自己的姐姐十分的不快,但她到底是皇后的母亲,论理来说平宁公主应当叫她一声外祖母。

因此平宁公主纵然不喜也不好说些什么,但她到底有些面色难看。

众位女眷看看永林侯夫人又看看明显有些不高兴的平宁公主,一时之间竟不敢接话。

文安侯夫人见母亲说完后,大家不仅不顺着她的话接下去,反而去看贵妃那个贱人生的女儿的脸色,心中愤愤。

她刚想说话,就见成妃笑了起来。

众人闻声看了过去。

成妃见众人看过来就道:“安国公夫人是因为家中长者生病才没进宫的,倒不像有些人为了进个宫什么都顾了。”

她说完这话就又笑了起来。

她说这话旁人听了到没什么,但文安侯夫人却觉得她在暗暗的讥讽她。

她婆母之前生病的时候,她就进宫来参加文宁公主的生日宴了。

她的面色一寒。

淑妃这段时间和皇后走的很近,她看文安侯夫人在成妃这里吃了挂落,有心想要向皇后卖好,便抢先开口道:“成妃妹妹这话是什么意思,您要是对谁有什么意见不妨指名道姓的说,干嘛遮遮掩掩的?”

众宫外女眷没想到,宫内这些嫔妃们现在说话都这么露骨了,竟当着她们这些外命妇的面争执起来了。

有几个年纪大一些的老夫人们觉得这些嫔妃们很不像话,也觉得皇后任由这些嫔妃们在她们面前口角,未尽到皇后的责任。

但她们到底只是臣妇,纵然心中不满,也不好说些什么了,只好颇为不喜的垂下了头。

成妃见淑妃为了讨好皇后故意在这些女眷面前和她口角,在心内冷笑。

之前五皇子尚未出生并且三皇子府上还没传出侧妃怀孕的消息的时候,她们几个只一心一意的想要拉下皇后,顺便再踩一踩贵妃。

因为她们觉得贵妃虽然得宠,但毕竟年纪稍大一些了,这十几年也没能生出皇子,更不用说以后了。

而皇后虽然不得宠,但她到底才是正妻,只要她占着那个位置,她们就永远别想得到这正宫嫡子的名份。

哪知道这么些年下来,不仅皇后的位置坐的稳稳当当的,就连贵妃都产下了皇子,而三皇子的后院又在此时传出了侧妃怀孕的消息。

她觉得现下这个时候,让姚氏平安产下皇长孙比打压皇后、贵妃和五皇子要重要,因此这段时间便把心思放在了姚氏身上。

哪知道淑妃和德妃竟然在这个时候往三皇子府里做些小动作,还想撺掇着三皇子妃去陷害姚氏。

幸亏她早就知道她们会在这个时候出手,提前做了准备,不然姚氏说不定就中了暗算了。

她既知道这两位在三皇子府里动了手脚,自然也不会放过大皇子和二皇子。

现在大皇子府上和二皇子府上也各自斗的很热闹。

而淑妃可能是看她对姚氏看的太紧了,觉得暂时无从下手,竟腆着脸主动去抱皇后的大腿。

她听坤宁宫的探子来报说是淑妃主动对皇后说,要是大皇子生下了皇孙,就把皇孙交由皇后抚养。

成妃听到后哪里能不明白淑妃的心思,她是见皇长孙的名份或许无望了,而贵妃又生下了皇子,纵然把皇后拉下来了,只怕得益的也不是她,因此便动了过继大皇子的念头。

只是大皇子现在毕竟大了,她不好提大皇子便拿着那连影都没有的皇孙做饵子。

她知道后虽然生气,却也不得不去想要怎么破局。

但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暂时向贵妃示好。

因此刚刚文安侯夫人说话的时候,她才会开口为安国公夫人解围。

毕竟皇后只是个纸老虎,只要不是在明面上对皇后不恭敬,纵然得罪文安候夫人也没什么。

哪想到淑妃这个棒槌竟然跳出来了。

想到这里,成妃忍不住开口道:“淑妃姐姐这是在说什么胡话,我影射谁了?”

不就是吵架吗?难道她还怕她了不是?

成妃在心内冷冷的想。

淑妃见成妃开口呛她,自然不甘示弱,她刚想开口就见平宁公主虎着脸站起来了。

她先是冷冷的看了永林侯夫人和文安侯夫人一眼,然后转头对太后道:“皇祖母,父皇是允了安国公夫人不来参加今日的满月宴的。可永林侯夫人问都不问便在那里出口挑唆。今日可是五弟的满月宴,皇祖母您也在这里,她这样不知道有没有把您老人家放在眼里,把咱们皇家的脸面放在眼里。”

平宁公主原本想忍着不说话的,可她实在是被永林侯夫人给气到了。

好好地一个满月宴,大家本来开开心心的,偏偏被她那一些阴阳怪气的话给破坏掉了。

平宁公主这话一出,永林侯夫人再也坐不住了。

“娘娘,臣妇刚刚只是见安国公夫人不在这里,所以才多嘴问了一句,哪想到公主竟误会了,臣妇实在是没有那等挑唆的心思啊。”永林侯夫人连忙向太后喊冤。

太后原本是乐见淑妃和成妃争执的,哪想到平宁公主竟生气了,她更没想到的是平宁公主不提正在互呛的淑妃和成妃,而是直指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永林侯夫人。

她并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得罪皇后,因此便在那和稀泥。

“是呀,平宁,永林侯夫人也是个说话没心的,你别和她计较。”太后安抚着平宁公主道。

平宁公主早已预料到了太后并不会完全向着她,但她刚刚说那话就是为了在众人面前给永林侯夫人没脸的,因此听到太后这么说后,平宁公主只笑了笑便打算揭过不提了。

反正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该结束了,淑妃和成妃也不敢再互呛了。

偏偏皇后见不得平宁公主这么对自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