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那一篓树皮,也不用自己背了!
打了如意算盘,不管娘和奶奶在后面怎么喊,他就当听不见,一溜烟跑没影了!
王大红下山的时候,还没过那坎。
一边扪心自问,一边催促,肩背手提的,拿着两只装满树皮竹篓的儿媳,让她走快点。
一家三口人出门,秦六娘是最狼狈的那一个。
王大红嫌儿媳走的慢,一路上不停的数落她:“你比蜗牛还慢!”
王大红这么着急,就是想趁着现在天没黑,把药材送到镇上出售换钱。
只要能换钱,她不嫌麻烦,更不嫌累。
常家人好不容易来到山脚下,有熟悉的乡亲过来打招呼。
“哟,找到了什么好东西,看你们篓子沉甸甸的。”
王大红皮笑肉不笑的指了指松针:“家里的稻草垫子睡塌了,我们没有找到野果,就打算收松针回家垫炕。”
那些村民一见背篓里,果然是冒尖尖的松针,顿时没有打听的兴趣,一个个背着手离开。
等婆媳两人到家的时候,常文才已经躺在炕上了。
在钱粮面前,王大红选择先放下心里的芥蒂。
这次她不敢进屋当面喊人了,急躁的站在屋外喊。
“文才啊!你快起来,跟奶走一趟镇上。”
一连喊了好几声,终于把常文才喊烦了,他拖声拖气的回应:“奶,我就不去了!”
“奶,太阳晒得我头晕,我想休息。”
“你和我娘去镇上就行了,反正就是把它们卖给济世堂。”
常文才心想,这点小事,干嘛要自己跟着跑?
这小子跟一尊佛似的,实在是请不动。
秦六娘也想儿子去,所以她站在旁边没阻拦。
不为别的,秦六娘本想儿子去镇上,挣钱了可以买很多好吃的,结果常文才不乐意动弹。
王大红一个人,对付不了三背篓松树皮,不情不愿的盯一眼儿媳:“你跟我走。”
秦六娘是不想去,进山一趟浑身是汗,她想趁婆婆不在家,烧水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