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八 莫名其妙的刘表

玄德 御炎 2388 字 2个月前

相对于此前的时代来说,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开始运用的当下,书写的载体和书写、记录的成本大大下降了。

这一成本的大大下降使得朝廷治理所需要的数据有了较大频率更新的可能。

尽管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里,刘秀开创的第二帝国也在事实上通过度田令而对地方进行较为细致的数据统筹和治理,刘秀的度田在一定意义上也获得了成功,东汉帝国多次的土地普查和人口数据普查的记录就是明证。

但是汉和帝以后的时代,这种数据统筹到底几分真几分假,其实很难辨明,就算是真,天子年幼、外戚宦官接连秉政的混乱的第二帝国中央朝廷也难以根据这些数据统筹地方的发展。

而在刘备这边则不同。

他对数据统筹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纸张和印刷术得以推广的当下,刘备认为不能在数据上给予明确记录的地方一定是官吏出了问题,而不是客观上的什么问题。

过去,你们可以用竹简太重且耗费太贵来搪塞,但是现在,白菜价的纸张足量供应,书写载体已经没有了成本上的困扰,如果你们要是还不能给出足够的数据,那只能说明你们在偷懒、磨洋工。

大汉第三帝国不需要懒惰的官吏,不能勤勤恳恳干活儿的官吏不是我刘备的官吏!

给我动起来!

刘备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朝廷各方势力还有底气和他在权力上做一些斗争和妥协,刘备也多少也给他们一些面子,所以各方势力控制的地方势力也会有回转的余地,大家还不是那么的当回事。

但是在第三帝国建立之后,尤其是那一波针对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大清洗之后,地方官员不管是什么出身,只要没在大清洗的时候被搂草打兔子顺便干掉,那基本上都已经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要说之前还有点侥幸心理,那第三帝国建立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什么侥幸心理也都没有了。

他们开始狂奔,甚至是狂飙,各种统计数据收集数据,各种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开始做了一些类似于度田的工作。

而刘备之所以要在正式的度田行动发起之前召开政务大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他要通过前后两次数据的统计对比得出结论,看看大汉天下的官员们到底有几分是正儿八经能干事的,还有几分是死到临头还要和阎王打马虎眼的。

两次数据对比之后,很容易就能得出谁能继续留下来,而谁必须要置换掉,这也能为后面改革用人机制、以考试取代推举的行动打下基础。

按照刘备此前定下的规矩,贞观元年三月初一,就是正式的政务大会召开的日子,所以在二月底的时候,各地的州府主要官员和郡国官府主要成员也都陆陆续续抵达了雒阳,准备参加这场正儿八经的政务会议。

对于刘备的亲信来说,反正他们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不错,经常见面,没什么相关的焦虑感。

但是对于那些从未和刘备见过面、或者关系比较一般的地方长官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各大州的刺史们。

各大州的刺史们其实相当一部分都是刘备的自己人。

比如幽州刺史夏侯惇、并州刺史毛玠、凉州刺史张昭、扬州刺史程昱、徐州刺史贾诩、益州刺史韩浩、雍州刺史尹达、司隶州刺史曹操、青州刺史荀彧。

兖州刺史陆康、冀州刺史桥瑁和豫州刺史张邈也是和刘备有各种各样关系的人。

唯有现任荆州刺史王睿和现任交州刺史朱符和刘备没有任何关系。

甚至于朱符都觉得自己这个交州刺史来得很突然,有种躺赢的感觉。

他只是在做他的交趾刺史,偶尔也会幻想自己能成为交州刺史,幻想着朝廷能正式设立一个交州,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目标。

当然了,最有焦虑感的也是这两人,王睿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巴结刘备的途径,而朱符则是因为此前莫名其妙的出现的日南郡事件,在前往雒阳的路上遭到了刘备的训斥。

两人怀着较为尴尬情绪抵达了雒阳,抵达雒阳之后,两人就第一时间寻求拜见刘备的途径。

第一,他们想要向刘备送礼讨好,第二,他们也是想要从刘备口中得知一下他们这个官位是否稳当,能不能继续做的下去。

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和大领导搞好关系都很重要,在这个刘备大规模安排亲信提领地方的时候,就他们两个没有任何与刘备的关系,这一点,他们自己也觉得心里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