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之后,杨赐对于此番会议没有达成他最大的目的的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忧虑。
他对杨彪诉说了自己的忧虑。
“彼等羽翼丰满,势大不可制,当前的局面,就是要利用吾等目前还能拥有的优势广泛吸纳其内部之优秀学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他们为我所用,如此才能转变局势。
彼等目前为止只有《左氏春秋》一派成为学官,经典传承家族不过六个,尚且不能与我抗衡,所能提供的孝廉、茂才和官员数量依然远远少于吾等,这是吾等最大的优势。
若不能趁着他们尚且不能把《周官礼》抬入官学之际将他们一鼓作气分化瓦解并且打倒,一旦真的叫他们用《周官礼》取代了《仪礼》,那时,就是吾等的末日了。”
杨彪对此感到有些意外。
尽管他也是持改良派的态度,觉得是应该利用他们学派的优势吸纳一些古文学派的精英前来帮腔,但是他万万没想到杨赐居然已经看到了今文学派的末日。
而且说《周官礼》取代《仪礼》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雒阳朝廷百多年来用《仪礼》锻造出来的整套治国理政的基础逻辑又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无缝切换到《周官礼》的逻辑那边呢?
偌大的雒阳朝廷若要换一套思维逻辑,那个难度得多大?
“父亲,吾等学派传承至今二百年,二百年风云变幻都没能奈何吾等,更何况是如今?在儿看来,如今的波折不过是小小考验,彼等一时强势,终究底蕴浅薄,很容易就会被连根拔起。
只要吾等击倒卢植,古文学派就会遭到重创,重创之下,只要吾等表示不计前嫌,重新接纳袁氏、荀氏,至少能使得他们两头下注,不再全心全意帮助古文学派,既然如此,瓦解古文学派也就是眼前的事情,父亲怎么会如此高看这群小人呢?”
杨赐深深叹息,连连摇头。
“吾儿虽然看到了一部分,但是并未窥得全貌,先汉董仲舒时,儒学为何能击溃诸子百家成为唯一显学?主要就在于传承,在于学派士子人数最多,传承最为稳固,势力最大。
而如今的局面,是吾等传承只在小范围之中,几乎完全隔绝外人,人数有限,而彼等容纳天下士子,于是学派内部人才济济,就算一百个里面只能出一个人才,其人数优势也太大了一些。”
杨彪有些理解了。
“父亲的意思……儿理解了一些,所以儿也认同父亲的想法,认为吾等应该开放部分族学名额,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但是尽管如此,说吾等走到末日,却也不尽然吧?”
“当年诸子百家或许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呢?孝武一道诏令,不过是短短数年啊。”
杨赐一句话就让杨彪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