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四十三回 伊犁合约

先前,格尔思接俄军驻伊犁部队司令官报告,称元兵冻伤冻病流行,难度寒冷,自参将以下将卒病死千余人,不日即可退兵。格尔思因此态度强硬,不允改约。英、法、德三国公使也出面觐见皇帝,要求赦免崇厚。皇帝不得已,将崇厚由"斩监候"改为软禁刑部提牢司"火房",免了死刑。

格尔思见元廷态度松动,更加蛮横,一连多日拒绝与曾纪泽会谈。曾纪泽只有耐心等待。

扬树旺军中,好消息不断。

孙友输送到西征军中的孙氏家酒记“孙老大烧锅”老黄酒药酒,大生奇效,冻伤和冻病很快得到治疗,军中度过难关。经孙友催办,各省解饷陆续送到西北,解了粮草之忧,孙友又借洋债购买千尊炮车,运往前线。

西征军士气大振,布置炮车,演练攻战,甚至有几发试验弹,打到俄军阵地前,令俄军惶恐万分。

消息很快传到格尔思那里,他明白扬树旺已度过难关,元兵军心稳固,扬树旺胜算在握,一旦发起进攻,伊犁俄军很难坚守。倘若俄军吃了败仗,不但脸面丢尽,遭列强讥笑,而且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将受到很大影响。于是,格尔思在俄皇指令下,不得不同曾纪泽重新谈判。曾纪泽精通万国公法,据理力争,格尔思讨价还价,步步松口。最后,在接到扬树旺部即将攻击伊犁城的密报后,格尔思终于不再拖延时间,同意修改条约,规定:

伊犁归还中国,嘉峪关对俄开放,取消松花江通航,但要赔偿俄国军费九百万银,以弥补俄军据守伊犁的"损失"。

外交办到这一步,曾纪泽总算保住国土,功不可没。伊犁危机宣告解除,西征军大获全胜。

皇帝保住面子,在洋人面前有了权威,列强都知道元朝脾气不好对付。

朝廷下旨,扬树旺为军机大臣,入京当值。由外官而朝臣,且在军机处办事,能"上达天庭",常觐见皇帝,是格外的恩宠。

扬树旺入京之前,上奏朝廷,把他的差使,保存两位得力爱将分而任之。一个差使是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交由二品武显将军刘锦棠接替。另一个差使是陕甘总督,交给杨昌浚署理。两位都在西征中功勋卓着,且和扬树旺政见相合,坚决主张武力保土。有此二位能员署理西北军政大权,扬树旺免去西陲忧患,可以心安理得入朝做军机大臣了。

到朝廷之前,扬树旺曾回湖南一趟,此举意在为西征将士殉国捐躯者扶灵归回故土,含有体恤部下、不忘乡情之心。另外,免不了衣锦荣归,凯旋还乡的得意心情。所到之处,官绅百姓,夹道相迎,呼为"保国忠臣",争睹总督大人风采。其受欢迎盛况,远胜于当年李军解散湘军,自请辞官归隐乡里的情景。

扬树旺兴奋不已,感慨万端: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侮啊!"

扬树旺自然不会忘记东南半壁,省亲之后,南下经江西入闽,去福州察看他亲自倡议建立的马尾造船厂和机器局、电报局等洋务。

他虽力主"陆防",但亦未放弃海务,任闽浙总督时,热心洋务,建福建水师,与赵军抗衡。他顾虑到在军机处不会长久,朝中官员大多与外官格格不入,日后待厌了,还可返回闽浙,经营东南半壁河山。

纸上谈兵的主战言官,也受皇帝赏赐,把出力最大的孙友晾在旁边,真是不公!

"孙先生,趁老夫圣眷未失,你可不要错过时机。"杨树旺唯有作此暗示。

孙友想了片刻,道:

"卑职一生惟愿经商,以银钱支持大人办洋务,练精兵,富国强兵。如今,大江南北,俱是卑职称雄商场,唯黄河以西,鞭长莫及,尚无发展,大人可在朝中遥相呼应,助卑职向彼地经营。"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杨树旺欣然道:

"西北广漠阔大,输送给养物资极感困难,从沿海到西北,路途遥远,运价不菲,先生若能在西北立足,筹措粮饷更为便利,西北防务可保无虞,老夫当竭力看顾,为先生内援。"

"如此,卑职先谢过扬大人。"

"我们两人,尚不知谁该谢谁呢!"

扬树旺哈哈大笑,书房洋溢着豪爽的气氛。

就这样孙友他成为一世红顶商人,一个富可敌国的老板,一个拥有十二房妻妾,五个红颜知己,三子十六女的风流男人,一个变“祸水”为“福星”的理财高手,一代风流豪商孙友。

他妻妾成群,情人遍布各地。他好色但不沉迷,驾驭群妾,利用她们的特长,助他步入成功之路,终于成为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二品红顶商人,富可敌国、就这样一代代将财富和势力传了下来。

元朝六年冬,钦差大臣曾纪泽与俄国外交部尚书格尔思的谈判有了松动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