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加入泗科酸野厂的品牌升级计划。”苏小婉提议,“我们正在拓展全国市场,未来会有大量投资机会。”
苏大壮点点头,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可行。然而,就在他考虑如何转型时,娜比拉却做出了一个意外决定——她打算独自回非洲,直接面对那些威胁。
“大壮,这些年你一直为了我在忙碌,现在是我为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娜比拉平静地说。
苏大壮大吃一惊:“你一个人回去?太危险了!”
“我熟悉那边的情况,比你去更有把握。”娜比拉坚定地说道,“你留在这里,照顾家人,也帮小婉的厂子做点贡献。”
苏大壮无法反驳,只能点头同意,但内心却充满了担忧。
就在一家人各自为未来努力时,一位陌生人悄然来到泗科镇。他打听着泗科酸野厂的情况,伪装成一个普通的求职者,顺利进入厂区。
这个人的出现,似乎为泗科酸野厂即将到来的风波埋下了伏笔。他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窗外的月光洒在厂房上,平静的夜晚下,一场新的挑战正在酝酿。
泗科酸野厂内,一场品牌升级的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中。苏小婉、李成林、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圈,面前的白板上写满了市场规划的方案。
“品牌升级的第一步是建立标准化生产线,让消费者一提到‘泗科酸野’就联想到优质、健康和地道。”苏小婉指着白板上的计划,语气坚定。
“但如果要快速进入全国市场,供应链就是关键。”厂长张叔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现在的原料大部分依赖本地,可一旦订单量激增,单靠本地供应可能就跟不上了。”
大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供应链问题确实是个挑战。”李成林插话道,“我可以联系一些外地种植基地,看看能否建立合作。但这样成本可能会上升。”
“先别急着拓展,我们还有一个解决办法。”苏小婉露出一丝微笑,“我们镇附近不是有几个荒废的山头吗?可以考虑和镇政府合作,开辟酸野种植基地,不仅能解决供应问题,还能带动乡村经济。”
这个提议立刻引起了热烈讨论。经过一致表决,大家决定将这一计划尽快推进。
然而,当苏小婉把计划汇报给镇政府并得到初步认可后,却在五一村遇到了强烈反对。
“我们祖祖辈辈种的就是水稻和玉米,搞什么酸野种植,万一赔了怎么办?”村里一位年长的村民大声抗议。
“对啊,酸野这种东西能值几个钱?还不如踏踏实实种粮食。”另一个村民附和。
甚至有人直接嘲讽:“苏小婉啊,厂子搞得再大,也别拿我们村当实验田,出事了谁负责?”
面对这些质疑,苏小婉心中有些委屈,但还是耐心解释:“酸野种植的利润比普通粮食高几倍,而且我们厂会签长期合同,保证收购价格。不仅不会赔,还能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尽管她把政策讲得透透的,很多村民依然心存疑虑,尤其是村里的“老顽固”刘大庆,更是公开表示反对:“我不同意,这事儿你别想成!”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苏小婉意识到,想要说服全村人,就必须先树立榜样。于是,她决定在村里找几户愿意尝试的农户,作为示范种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