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韦昭,此刻被侍卫押解在朝堂之上,他的内心虽有一丝慌乱,但更多的是坦然和对东吴命运的深深忧虑。他深知自己触怒了孙皓,但他并不后悔,因为在他心中,东吴的社稷安稳高于一切。他回想起自己一路为官的历程,每一次向孙皓进谏,都是抱着对国家的忠诚,希望能辅佐君主成就大业,让东吴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看着眼前因愤怒而满脸通红的孙皓,心中默默叹息,为这位君主被权力蒙蔽双眼而感到悲哀,同时也做好了为自己的信念付出代价的准备。
孙皓高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龙袍上的金线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光,却也不及他眼中的怒火那般灼人。他怒目圆睁地盯着韦昭,心中的怒火如同燃烧的火山般喷发。在他那狭隘又敏感的心里,韦昭的谏言就像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地刺向他作为帝王那至高无上的权威,无情地践踏他那不容置疑的尊严。每一次韦昭开口,都仿佛是在朝堂之上、在众臣面前,狠狠地扇他的耳光,让他觉得自己像个被人操控的傀儡,任由韦昭摆弄。
“韦昭啊韦昭,你以为你句句是为了东吴社稷,可在朕看来,你不过是倚仗着几分才学,妄图在朝堂上树立你那所谓的忠君之名,让天下人都觉得朕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任由你摆布的傻瓜!朕是东吴之主,是这天下的主宰,岂容你这般肆意挑衅!朕绝不能让你得逞,哪怕背负骂名,今日也定要让你付出代价,以儆效尤!”孙皓在心中怒吼着,此时他已完全被这种扭曲又偏执的想法占据,怒火几乎要将他的理智燃烧殆尽。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一声巨响,如同惊雷在朝堂炸开,大声指责韦昭:“你屡次违逆朕意,该当何罪!”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深深的愤怒,每一个字都如同锋利的刀刃,向韦昭狠狠刺去。
韦昭虽被侍卫挟持,但身姿依然挺拔,他毫无畏惧地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孙皓,眼中满是对东吴的忠诚和对正义的执着。他据理力争,声音洪亮而清晰:“陛下,臣所做一切,皆是为了东吴社稷。陛下之决策,或有偏差之处,臣身为侍中,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岂能见错而不谏?臣之心,天日可鉴,望陛下明察!”他的言辞恳切,句句发自肺腑,希望能唤醒孙皓那被怒火蒙蔽的理智。在他说话的同时,内心在急切地期盼着孙皓能冷静下来,他相信只要君主能听进去自己的话,东吴还有希望,自己的牺牲也不算什么。
然而,孙皓此时已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根本听不进韦昭的辩解。他的眼中只有这个屡次冒犯自己权威的臣子,在他那扭曲的认知里,韦昭的直言不讳就是对他皇权的最大挑战。他一挥手,那动作带着一种决然的狠辣,如同死神挥动镰刀,大声下令:“将他拖出去处死!”这道命令如同来自地狱的宣判,在朝堂上回响,让每一个在场之人都心头一震。下达命令的瞬间,孙皓心中有一种发泄后的快感,仿佛拔掉了眼中钉,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亲手毁掉东吴的栋梁。
侍卫们得令后,粗暴地抓住韦昭,不顾他的挣扎,强行将他往朝堂外拖去。韦昭拼命挣扎,他的双脚在光洁的地面上划出两道绝望的痕迹。他口中高呼着冤枉,那声音撕心裂肺,在宫廷的回廊间回荡:“陛下,臣冤枉啊!陛下不可因一时之怒而毁国家栋梁啊!”他的呼喊声充满了悲愤和无奈,希望能有同僚站出来为他说句话,希望孙皓能回心转意。他的内心在这一刻充满了绝望,为东吴的未来感到担忧,也为自己无法再为国家效力而痛心。
可是,在孙皓那令人胆寒的淫威之下,大臣们都噤若寒蝉。他们低着头,不敢与韦昭那绝望的眼神对视,更不敢为他求情。他们深知,此时站出来无异于飞蛾扑火,不仅救不了韦昭,自己也会性命不保。宫廷中一片死寂,只有韦昭的呼喊声在空气中渐渐消散,仿佛是正义被黑暗无情吞噬的悲歌。
最终,韦昭还是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鲜血洒在宫廷的土地上,那鲜艳的红色是对这无道昏君的无声控诉。大臣们望着那触目惊心的血迹,心中都充满了惊艳。他们知道,今日韦昭的遭遇,或许就是明日自己的命运。从此,宫廷之中人人自危,再无人敢向孙皓进谏,东吴的命运也在这黑暗的统治下,如同一艘在狂风巨浪中失去方向的孤舟,向着覆灭的深渊缓缓驶去。
东吴宫廷之中,仿佛有一块沉甸甸的乌云压顶,那压抑的气氛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每一个人的咽喉,令人喘不过气来。宫廷的墙壁上,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光影诡谲地跳动着,像是在为即将发生的悲剧提前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