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新能源投入使用

在大宋帝国的京师,帝国科工院的实验基地内,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验正在进行。新能源蜂窝煤的测试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一成果标志着它将正式接替传统的柴火,成为新的能源。

然而,不要以为古人愚笨。实际上,在某些地区,煤早已被人们所使用。只是由于多种原因,其使用范围并未大规模扩展。一方面,对于那些得利者而言,煤所带来的利润相对较少,或者说无法让他们心动。尽管在法律层面上,全国的土地都由帝国掌控,但在皇帝亲政之前,土地实际上是由地方的大财主说了算。因此,普通老百姓若想通过砍伐树木来获取柴火,就需要支付费用。

另一方面,需求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说实话,如果不是赵宇在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帝国的各项资源吃紧,或许也不会选择开采煤矿资源。从本质上讲,世界使用煤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时期。由于历朝历代对柴火的长期使用,使得柴火成为了稀缺资源。而在西方,工业革命后的生产需求则极大地推动了煤矿事业的发展,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其成为主要能源,直到石油的发现。

随着新能源蜂窝煤的成功测试,大宋帝国迎来了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这不仅将改善人们的生活,还将对帝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目前的大宋帝国,柴火资源相对来说还算丰富。然而,随着大宋帝国产业及工业计划的逐步推行,柴火的使用变得愈发紧张起来。民生需求离不开柴火,而帝国的相关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柴火作为能源支持。

帝国军队未能实现近代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军备产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帝国产业体系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今年年初,帝国有关部门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并通过了产业规划调整及战略部署方案。该方案决定以特区为试点,全力打造帝国近代化都市。这意味着大宋帝国的基建项目和相关项目将全面上马,生产效率必须迅速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煤矿的使用将被提上重要日程。

随着煤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还能为军队提供更强大的装备支持,从而推动帝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这也将对民生产生积极影响,为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改善。然而,煤矿的开采和利用也需要谨慎对待,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帝国的长远利益。

大宋帝国科工院科研基地内,大宋帝国,帝国科工专家吴启山正在现场指挥高炉制作工程。

大宋帝国大基建和相关项目启动之后,相关资源储备和人才储备需要大量投入。帝国现有生产能力不足以供给煤矿资源投入,之后必须生产使用配套的生产设备。

为了适应大规模炼铁需要,帝国科工院组织人马进行大号炼钢炉的研发工作,正式命名万世号高炉实验通过后,立即投产使用。

大宋帝国国有资产统管部下属能源处,大宋帝国皇家集团,大宋帝国外经集团,等相关企业,单位正式联合组织成立大宋帝国煤矿集团。国有企业编制隶属能源处下属三级部门。

帝国各地的煤矿资源统一探测完毕之后,由煤矿集团驻各地分公司合资办股,允许部分股份外流增强地区领导性,并特批煤矿类相关产业走绿色通道,吸收公共资金。

大宋帝国东泉县制煤厂,各煤矿主要生产区已经确立了完备的挖矿方案以及相关的流程,就地修建制煤厂,将散煤矿制作成良好的蜂窝煤。目前,蜂窝煤产业产量有限,仅仅只供于炼钢技术需要以及公共财产需要。

今年下半年,帝国全国钢铁产量翻了将近五百倍,达历史新高。帝国专门成立了高炉制作公司,专门从事生产炼钢炉和相关的设备,针对不同游客大型生产基地设立的高级生产炼钢炉,主要以产量多为主,主要供应五大生产基地。

中型炼钢炉是由地方自主成立的炼钢公司和冶炼厂,和对外开发贸易公司如列加尔河畔的产区会特批几套中产的炼钢炉,用于当地生产,将生产资源转化为生产材料。

小型炼钢炉主要用于民间,不过目前炼钢产业还是帝国直控,帝国有关部门会定期向地方放一批名额,允许炼钢,但全过程接受帝国有关部门监督。炼出的材料和产品也由帝国全面接管,防止外流。

大宋帝国京师户部衙门内,户部尚书,王靖宇,正在处理财政报表。户部本来之前就重,帝国新政以来,只能进一步调整和加强户部衙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