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鲁国简介

周文王姬昌,众多的儿子中,以发、旦最贤。

发就是周武王姬发,旦就是周公旦。

周武王死后,太子诵即位,史称周成王。

而当时周成王年幼,尚在襁褓。

周公旦担心天下诸侯叛乱,于是摄行君权。

由于周公旦在京城镐京(陕西西安长安区。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丰镐’)辅佐天子,不能前往自己的封地就国(回到自己封地作诸侯)。于是就让自己的嫡长子伯禽到封地鲁国担任国君,以为屏障,防御东方徐戎、淮戎等蛮夷。

伯禽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的称号,建立鲁国。

都城在曲阜。

鲁国疆域主要在今山东鲁南、鲁中地区。

伯禽实际上就是鲁国的第一任君主。

周公旦摄行君权多年,营造雒(luo)邑,并迁都雒邑,是为成周。

雒邑,即洛邑,后即为洛阳。为西周周成王时修建并赐名。《史记.周本纪》“平王东迁与雒邑,辟戎寇。”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与晋文公。

直到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5年,鲁国被楚考烈王所灭,迁鲁顷公于下邑(安徽砀山县城东),封鲁君于莒(山东莒县)。

六年后,公元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地(山东东阿),鲁国绝嗣。

在周代的众多诸侯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的千古名人:孔子、曾子、鲁班。

鲁国兴亡时期: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

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29年,鲁国的第十五位国君鲁桓公即位。

鲁桓公,公元前729年-公元前694年在位,姬姓,名允,亦称轨。是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鲁桓公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与文姜生嫡长子鲁庄公、次子公子友(季友)。有庶长子庆父、公子牙(叔牙)。

鲁庄公,公元前693年-公元前662年在位,姬姓,名同。历史事件:乾时之战,长勺之战(曹刿论战),柯地会盟。

鲁庄公有三位兄弟:庆父、叔牙、季友,他们的后代在鲁国政坛世代承袭执政之位,势力逐渐大过国君,控制鲁国,被称作“三桓”(即三支为鲁桓公后代的家族)。

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氏、叔孙氏、季氏,合称“三桓”。

而孟孙、叔孙、季孙不能称为“氏”,“孙”为尊称,对于孟氏和季氏而言,“孟孙某”、“季孙某”仅限于宗主的称谓,宗族其他成员只能称“孟某”、“季某”。考据自《左传》。

而叔孙氏情况特殊,起先为叔氏,后来叔氏改为叔孙氏。

鲁国,姬姓,鲁氏,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