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之后,还真有不少意见提了出来,高羽和孔亮、刘基、李牧等在商议后,选择性的采纳了不少好主意。
翌日,高凯一行,带着犒赏高羽和燕军的赏赐即将到达了幽州城,高羽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站在城门口,目光紧盯着远方,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他的身旁,是幽州的一众重臣与将领。
终于,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由远及近,高凯的队伍正缓缓向幽州城行进。当高凯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高羽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他几乎是在同一刻,翻身跃上战马,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高凯,高凯也远远的看到高羽冲了过来,一挥马鞭迎了上去。
待至近前,他猛地一勒缰绳,战马稳稳停住,而高羽则不顾身份地一跃而下,如同儿时那般,兴奋地扑进了高凯的怀中。
“大哥!你可算来了!”高羽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孩子般的雀跃,丝毫让人联想不起来那个指挥千军万马全歼完颜十万大军的燕王殿下,引得周围人一阵轻笑。
高凯轻轻拍了拍高羽的后背,嗔怪道:“你呀,都是统帅千军万马、镇守一方的王爷了,怎么还这么小孩子气?也不怕手下人笑话。”但言语间,却满是宠溺与欣慰。
兄弟二人相视而笑,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谊,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挚的诠释。在幽州城门口,高羽为高凯介绍了孔亮、狄英、李牧等幽州重臣,刘基是刘千秋的侄子,算起来与高凯可是亲表兄弟,所以自然不必介绍,随后高凯在高羽的陪同下,步入了燕王府。
燕王府内张灯结彩,早已是一番喜庆的景象。王妃徐若云,身着正装,仪态万方,亲自在府门前迎接高凯。高羽曾经对她说起过高凯和刘贵妃的事,她知道,高羽能有今天,高凯功不可没,所以发自内心的对高凯很是尊敬。
高凯到来后,徐若云向高凯行了标准的宫廷礼仪,举止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高凯对徐若云也是赞不绝口,称赞她不仅美丽贤淑,更是高羽的得力内助。
酒宴之上,更是热闹非凡。高羽为了迎接高凯,特意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珍馐美味,琳琅满目。席间,幽州的重臣们纷纷上前敬酒,向高凯表达敬意,高凯一一回敬,与众人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大哥,这次前来,父皇可有特别的旨意?”高羽趁着酒酣耳热之际,向高凯询问起夏帝的意图。
高凯微微一笑,道:“父皇对你在幽州的功绩颇为赞赏,特意命我前来犒赏。同时,也是顺便调查李林浦和郭开案,不过父皇既然派我来,意思就很明显了,你回头写一个奏折,并且把李郭两个世家的主要成员让我带两个回去,就可以交差了。”
高羽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夏帝的这份信任和期待意味着什么。他端起酒杯,向高凯敬酒道:“多谢父皇与皇兄的厚爱!羽儿定当不负所望,誓死守护边疆,为大夏鞠躬尽瘁!”
酒宴继续进行,当得知高凯已经被封楚王,即将提领扬州时,幽州的重臣们也纷纷向高凯祝贺。
高凯得知了在坐的大臣都是高羽的心腹,且每个都有经世之才,所以,也想听听他们对自己赴任扬州后的发展策略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刘基首先发言,他目光深邃,语气沉稳:“表弟,扬州富庶,但地处江南,水网湖泊密布,更有长江天堑,你初到扬州,首要任务是稳定民心,整顿吏治。同时,应着手建立一支精锐水师,以备不时之需。至于蛮夷之地,可采取恩威并施之策,先以礼相待,示以我大夏之威,再逐步引导其归化,使之成为我朝之屏障。”
高凯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表兄所言极是,扬州之地,水网纵横,确需一支强大的水师以保疆土。至于蛮夷,若能收服,自是最好不过,但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孔亮接着发言,他手持羽扇,轻摇慢语:“楚王殿下,扬州东南是一片未被完全开发的蛮荒之地。然而,正是这片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臣建议,殿下可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先行与蛮夷部落首领接触,了解其风俗民情,寻找共同利益点。同时,可在蛮地设立学堂,教授蛮夷子弟汉文化,以文化之力,潜移默化,逐步改变其观念。待时机成熟,再行收服之举,将势力扩大至东海,为我大夏开疆拓土。”
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孔大人所言极是,但臣认为,在收服蛮夷的同时,还需加强对扬州周边世家的监控与制衡。这些世家长期盘踞扬州,势力庞大,若不能妥善处理,恐成殿下之绊脚石。臣建议,可暗中扶持一些忠于朝廷的寒门子弟,逐步渗透世家内部,打破其垄断地位,确保扬州政局的稳定。”
李牧作为武将,此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楚王殿下,臣虽不擅文治,但深知武备之重要。扬州虽富庶,却也需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所以臣建议殿下可仿效燕军建制,实行义务兵役制,使用常备军与后备军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楚军的实力,如此即可保境安民,又不耽误农事,两全其美。”
高凯听罢,心中感慨万千:“诸位大人所说,皆是金玉良言。本王此次赴任扬州,定当铭记在心,努力实施。想不到四弟高羽身边居然如此人才济济,如孔亮大人、狄英大人、李牧将军等,本王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羡慕与嫉妒。哈哈,不过玩笑之言,诸位莫怪。”
十日之后,按照议事形成的新政制度纷纷被众人整理出来,高羽命人将制度抄成很多份,下发给各郡各县,还有军中各营中,让他们集思广益,对于能够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者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