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远在内陆核心之地的张氏真的与渤海张氏有关,张氏先祖是个有远见的,曾经广泛布局各地,将子孙派往不同地区各自发展,就连高丽都有张家的后人!
这年头,名门大族布局各地,将家族分成不同的支系的事儿是常有的。甚至于在不同的国家和政权内供职。
这样哪怕其中一些支系因为各种原因覆灭了,也能保证其他支系子孙可以继续绵延。
这种事儿算是一种门阀贵族发展的潜规则,其他的不说,梅花韩氏现在的后人都有人在高丽那边发展成了一个大型的贵族之家呢。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嘛。
人家为子孙后代求发展,不止窝在一个地方,全世界布局,有这份气魄也算难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也是可以理解的。
伪楚御营都统制张俊是伪楚大将,后来在李纲收拢京东路的时候逃上了太行山。
不过年初赵恒因为听说万俟卨和秦桧的老婆搞到一起了,想起了这同为“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家伙,就下令让太行山的信王派人把张俊给送回来,显然是要严肃处置伪楚相关重臣的。
现在张俊估计正在从太行山被押往东京城的路上呢。结果这隔了几千里远的登州居然能碰到另一脉张氏分支,还给他求情。
只能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的玄妙。
“张卿,我与你说个实在话。”
听到张滨的话后,赵恒沉吟片刻,肃然道,
“等到处置完伪金,朝廷是要在海上下大功夫的,有意组建海军司。你们张家有完整的龙船建造技术,若是能与朝廷取长补短,此番功劳朝廷是不会辜负的。”
“其他的不说,真要是两家合流,能大力建造龙船,并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来,甚至于尝试制造出铁壳船出来。打底也有你们张家一个枢密院兵马督监,或者工部侍郎的位子。”
“朝廷的政策素来是赏为赏,罚为罚,互不耽误。你这份功劳,若是要折换一部分给张伯英求情,就不一定能披得上紫袍了。”
“你确定用这份前途来换张俊吗?”
张滨目瞪口呆,他文武双全,本来也有文修的才思敏捷,如何听不出这位摄政王话里的意思?
不能既要又要!
张氏也是渤海大族,而且在海上颇有一番建树。不过在金国体系里并不被看重,因为出身深山老林里面的女真人更加目光短浅,更不重视海事!
这倒不是看不起他们,而是女真人的出身、环境、文化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造成了他们的局限性,根本不知道海事的重要性。
不然另一个时空中,一脉相承的大清为何要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