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帝国的终结
1912年,辛亥革命之火日盛,当年的1月11日,北洋军全体将领通电清政府,现值军情紧急,请求皇帝命令王公大臣捐献私财,毁家纾难,共济时艰。这是袁世凯压制满族主战派的一个手段,满族王公大臣气势汹汹,天天叫嚷南征戡乱,但是要他们出钱筹饷,一个个就噤若寒蝉了,主战高调一下子就压了下去。
同时袁世凯派人四处散布谣言,把革命党人说成三头六臂,凶神恶煞,他们已经派人钻进北京城里来,布下天罗地网,一旦发生暴动,主战派谁也休想活命,更加把那些主战派吓得不敢开口了。
到了1月12日,袁世凯终于把牌摊了出来,他指使奕劻在宫廷会议上,提出了皇帝退位和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大多数王公哑口无言,但是以良弼为首的少年亲贵却坚决反对,会议意见分歧严重,不欢而散。
四天之后,袁世凯粉墨登场,亲自出马了,他上奏隆裕太后说“自古无不亡之国”,接着劝诱道,今天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尊号,享受岁费,这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创举啊。
谁知当天上午,袁世凯退朝回家,路过丁家街三义茶馆门口,突然一颗炸弹从茶馆楼上扔了下来,马车慌忙疾驶而过,刚刚走到祥宜坊酒楼门口,又一颗炸弹从酒楼飞了出来,一声巨响,袁世凯的随从们死伤一片,袁世凯本人却安然无恙。
行刺的人是同盟会会员和其他革命团体成员,他们认为袁世凯一日不除,民主共和一日不能实现,他们的行动是自发的,同盟会组织并不知情,结果十人被捕,三人被判处死刑,袁世凯却毫发未损,安然无恙。
从这天起,袁世凯称病不朝,却让他的亲信赵秉钧、胡惟德、梁士诒代他逼宫,逼迫清帝退位。满族的王公大臣载沣、奕劻等主张或者是被迫同意退位,但是以溥伟、良弼为首的青年亲贵,结成了一个以保全皇位为宗旨的“宗社党”,坚决反对退位。
清帝退位是袁世凯当总统的先决条件,没想到却受到了宗社党的阻挠,袁世凯不仅忧心如焚,他一直避免采取强硬手段逼宫登基,夺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背上千秋万世的骂名。于是他让长子袁克定,去请汪精卫帮忙。
袁克定把宗社党阻挠清帝退位的内幕,告诉了汪精卫,指出“杀一人而全局可定”,汪精卫经过一番策划,刺杀任务落到了老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的头上。
紫禁城太庙正殿门口,良弼、溥伟、铁良、善耆等身着朝服的皇亲王公们正愤怒激动地大声咒骂着。
“袁世凯是个什么东西?勾结党人逼皇上退位,真亏他有脸提这什么优待条件!”醇亲王载沣破口大骂道。
良弼愤然道:“皇上一旦退位,大清就算亡了,亡国之君还向谁去要优待?!”
“我看是优待他袁世凯吧!”溥伟脸色铁青,张嘴就骂,“这个两面三刀的狗奴才,为了自己得好处,连主子爷都卖了,真该剥了他的皮!”
善耆摇头叹息道:“想当年,他爷爷袁甲三是个对大清忠贞不二的忠臣,真是没有想到袁家居然养出了这么个忤逆不孝的子孙!”
载沣叹息道:“我早说过此人不可用,有王莽篡位野心。可叹无人信我……”
良弼忽然振奋精神道:“大清,绝不能毁于袁世凯之手!有我等爱新觉罗子孙在,大清就绝不会倒,更不会亡!”
铁良闻言也道:“良弼所言,大长我志气,不如咱们把北京的八旗子弟召集起来,怎么着也能与他袁世凯较量一番。摄政王,你就吩咐吧。”
载沣不禁有些心动,他沉吟片刻后,转身问道:“良弼,禁卫军这块儿,你还能调动多少人?”
良弼却显得有些沮丧地道:“袁世凯已经把冯国璋调回来了,如今禁卫军已经彻底被他们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