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早在民国时期,面前这位语言学者便曾倡导统一华语发音,并提出以粤语的九声六调作为普通话基础的方案。然而,这一主张与以北京官话四声体系为核心的普通话政策水火不容,最终他也被彻底边缘化。
这段经过,张弛穿越前也大概有所耳闻,只是不清楚细节。
他记得,当时民国语言学界之间其实争议巨大,甚至有些激进的学者主张干脆废除汉字,全面改用昂撒字母拼音。
但对他而言,后世的普通话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更何况,他现在也有自己更现实的考虑。
面对赵宣仲的提问,张弛微微一笑,语气不疾不徐:
“赵博士何必急躁?我选择北方官话作为推广语言,并非随意而定,而是有现实考量。”
赵宣仲推了推眼镜,对于眼前这位南洋的无冕之王口中的答案也产生了好奇。
张弛不慌不忙地说道:
“赵博士也知道,我是靠安民军起家的。而军队的第一要务,便是命令清晰、执行无误。口令讲究简短、精准、统一,若是各军官使用不同方言下达命令,战场上会变成何等混乱?”
“设想一下,军官用粤语喊‘冲锋’,士兵却听不懂,误以为是‘撤退’;或是某个师长用吴语下达‘开火’的命令,另一个师长却用闽南话表达‘停火、保持静默’,这仗还怎么打?”
赵宣仲微微点头,脸上虽未露出赞同之色,但也未再反驳。
张弛继续说道:“实际上,自北洋小站练兵以来,我们的军队一直在使用北方官话作为通用口令语言。北伐军、中央军、甚至滇系、晋系的地方部队,操典要求无一例外都是沿用的北洋惯例。”
“所以,当安民军内部全面普及北方官话时,最先接受这一语言的是军队,而后逐步渗透到与军队相关的行业,如铁路、邮政、电信、行政机关,最后才是整个民间。”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语气轻松地补充道:“既然军队和行政体系都已经在使用北方官话,我何必再折腾一套新的普通话?”
赵宣仲沉默了一瞬,随后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
他不是不明白张弛的考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张弛的选择确实符合实际需求。
但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他仍有些不甘心:
“张司令,你的考量我能理解,但若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北方官话的四声系统未必是最优选择。南方方言中声调更多,更有利于精确表达信息,音韵也更为丰富优美,更贴合古语...”
张弛笑着摆了摆手:
“你说的我能明白,但说白了,现在安民军治下不仅有来自国内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移民,还有大量当地出生的华人或是混血,有的甚至不会说任何华语。”
张弛慢慢解释道,对于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他总是抱有十二分的耐心。
“当务之急就是选择一个统一语言,方便所有民众之间的日常交流。不然总有语言隔阂,那离闹各种矛盾也就不远了。”
赵宣仲自然理解了张弛这话的深层含义,选什么方言做普通话的唯一考量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快速推广、简单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