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极圈(W)~长城站与威德尔海

征航南极圈(W)~长城站与威德尔海

中国在南极的长城站位于南极洲的乔治王岛(南设得兰群岛)上,该岛与南极半岛隔着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相望,距离大约130千米。

长城站是中国于1985年在乔治王岛建成的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岛南端,地理经纬度坐标为南纬62°12';59”和西经58°57';52”之间,地处南极圈外。

乔治王岛距离南美洲南部较近,建站条件优越,气候相对温和,年平均气温大约是-5℃,夏季接近0℃,冬季最低气温可以达到-30℃。

长城站是中国于公元二十世纪的1985年建成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经过多次扩建,在公元二十一世纪的2025年其建筑总面积达到了4200平方米,可以容纳越冬考察人员40名、夏季考察人员80名。

长城站虽然不在南极半岛上,但其地理位置靠近南极半岛,为中国在南极地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中国在南极洲的其他科考站也展现了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的强大实力和持续贡献。乔治王岛是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密集的科学考察站而闻名遐迩。

乔治王岛位于南纬62°23';和西经58°27';之间,距离南极大陆大约有120千米,是距离其他大洲最近的南极地带之一。其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岛上地势崎岖,气候相对温和,夏季气温很少超过零度,整年几乎被冰雪覆盖。

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共有来自13个国家的考察站,包括中国的长城站、智利的弗雷站等。这些考察站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具备一定的社区功能,如弗雷站设有学校、教堂、邮局等设施,被称为“南极的非正式首都”。

芥治王岛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着多种极地动物,如巴布亚企鹅、阿德利企鹅和海豹。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显着影响。例如,微塑料污染被发现存在于岛上的生物体内,鸟类食物链受到影响,部分鸟类被迫迁移,植被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乔治王岛是南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可以乘坐邮轮或飞机前往。这里的风光旖旎,企鹅和海豹等动物常在人类活动区域附近自由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此外,中国长城站也成为了游客参观的重要景点之一。

中国长城站设立的意义就是它不仅是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中国在南极地区的重要象征,承载着科学探索以及和平利用南极的精神

乔治王岛作为南极洲的重要岛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密集的人类活动而备受关注。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保护南极生态环境的任务也日益紧迫。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旅游观光,乔治王岛都展现着南极独特的魅力与挑战。

征航南极圈(W)~长城站与威德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