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康熙今日过来,也只是想问问吉鼐的意见。太皇太后那里只会说皇后斤斤计较,不识大体,其余庶妃那更是不敢说皇后的不好,只会指责那拉庶妃没有规矩。
唯有吉鼐这里才会与自己心意相通,站在父母的角度,认为那晦气二字实在是太过了。
康熙在听说此事之后,不禁在想,皇后和舍赫舍里家究竟是怎么想的,还是在他们眼里其余的皇子都无足轻重。哪怕是将孩子害死之后,也能大言不惭的说一句晦气,毫无愧疚怜悯之心,更不会反思。
再想想索尼在朝堂上的做派,看似是支持自己的一方,但实际上,看看在与鳌拜的争斗中,赫舍里家并未伤筋动骨就知道了。康熙不是不明白,人有私心,但作为帝王而言,终究是不喜这样的臣子。
这一世康熙不再信重皇后,自然就不会不介意她与赫舍里家的一些小心思。皇帝是这世上最不讲道理的人。他可以无情无义,却要求他人全心全意。
就像当初康熙与吉鼐互通心意后,他做不到为吉鼐遣散后宫,却要求吉鼐待他的心如故。他可以不宠爱皇后,也可以不视赫舍里家为心腹,但是会介意在皇后心里,自己不是最重要的,介意她将个人荣辱和家族前程放在首位,更不会允许赫舍里家有异心,哪怕他们效忠的是自己的儿子。
而皇后说的话,在康熙心里埋下一根刺的同时,也叫他开始以帝王的目光审视这个家族,而不再将其看作是妻子的母家那么简单。外戚,这两个字就足以引起一位合格帝王的警惕。
事实上,政治嗅觉并不敏感的吉鼐根本没有发觉到这点,她只是隐隐觉得康熙似乎对赫舍里皇后愈加不满,一边在暗暗高兴,一边暗自思量着何时再添一把火。
反而是一直旁观一切的元絮看出了康熙的疑心,对比历史上那个在暮年天子与盛年储君碰撞时,才逐渐父爱淡薄,升起的疑心,这一次太早了,早到皇后甚至还没有生下嫡子。
但是这一切都对吉鼐和她的孩子有利,她也不会说出来,否则吉鼐一旦漏了痕迹,叫康熙或者一些有心人察觉到了,或许会改变如今大好的局面。
元絮莫名有些期待吉鼐日后母仪天下的样子,住进慈宁宫的样子。她与吉鼐想要的,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但是这些没有必要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