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在了,每一次想妈妈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幕幕:
那是1965年,燕子八岁,到了适学的年龄。今天燕子要和邻家玩伴二微一起去学校报名,这是燕子昨天就和二微约好的。那个年代社会还算稳定,家家都是五六个孩子,就连上学报名都是自己去或者是大的带着小的。
吃过早饭,燕子背着妈妈用旧衣服改装的花书包,和妈妈打了声招呼就去了二微家找二微了。二微家和燕子家是一栋房,两个小姑娘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跑去。
开学的前一天,校园里正是新生报名的时候,这是燕子第一次来到学校。虽然过去燕子也很向往学校,但是因为学校离家较远,途中还有两条火车道。所以家长们都觉得不安全才不会让自家孩子去学校玩。今天来到学校报名,燕子看到校园之大,学生之多,还有那么多好玩的运动器械,真是太好玩了。这是燕子和二微们的第一感觉和认知。
她们走进校园看到来报名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燕子犹豫一下对二微说:“二微,现在人多,还得排队,咱们先在校园溜达一圈呗。”
“好啊。”说着两个小姑娘拉着手乐呵呵地跑开了。两个小姑娘兴致勃勃地开始绕圈,她们想用走步的形式量出校园的面积,她们一步一步地数着自己的步子。
校园没有围墙,四周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里面种了一排杨树,外缘挖了一条约一米深七十公分宽的水沟,是用来下雨天操场排水的。校园大门是用角铁焊成的门框,两边有大约两米多高吧,上面是用钢筋焊成的弧形门匾,学校的名字是用铁皮抠的字喷上了红油漆,焊在了弧形的门匾上。两扇大门是用板条钉的,刷了灰色的油漆,上学放学的时候都有门卫大爷开门关门。三栋校舍有两栋是小学教室,一栋是中学教室,这里没有高中。
整个校园有三栋平房,黄色的墙面,蓝色的窗框,红色的瓦片。这三栋校舍都是凵型,大门是在校舍中间,大门两侧各有九个窗,八个教室,每个教室大约可容纳四十四、五个学生。教室不大也算得上窗明几净,每栋校舍的窗外种了一排丁香树,现在是九月,丁香花早已经落了,但是丁香树特有的清香味道随风传得很远很远。
两个小姑娘像两只欢快的小鹿,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观察。最后来到校舍窗前,两个小姑娘趴在窗上朝教室里面看。燕子看的仔仔细细,教室不大也算得上窗明几净。在黑板的上面中间挂着毛主席的正面头像,左右两侧分别用红色油彩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黑板相对的那面墙是学习园地,大张的白纸用彩纸剪成菱形块、树叶、小红旗水波纹等各种图案的花边贴在了白纸边上,中间是用彩笔写的几条毛主席语录条幅,这个布置让教室里立刻显得生机勃勃。
校园的操场大约有300多平方吧,地面是沙土铺的,操场的南面是一排运动器械。有低年级学生玩的跷跷板、转转椅,一高一矮两副双杠、单杠分低中高三档、木马也是分高低两套、爬绳,还有足球场、篮球架,还有两个用木板钉制的乒乓球台,同样是一高一矮。
燕子和二微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后就来到了器械这里,两个小姑娘把所有器械都玩了一遍:
“菲儿,报名的人不多了,我们快过去吧。”
“好。”两个女孩蹦蹦跳跳地来到报名处,从书包里拿出户口本交给老师。
九月一号开学,昨天报名的新生因为还没有安排教室,所以都在领操台这里集合,两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在领操台边接待着新生,指挥男生女生各站两排。七点整,学校大门关好,两位女老师让四排新生站好,然后1、2报数,报一的不动,报2的出列,然后其中一位老师指着队伍说:
“刚才报数是1的跟我走,咱们是一年一班。我姓张,今后是你们的班主任。”
一排男生和一排女生跟着张老师走了,进了第一栋校舍。剩下的这位老师双手搭着站在前面学生的肩头上,脸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温柔的笑,声音柔和地对着剩下的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