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唐太宗下诏令东宫置崇文馆。
而也是在这一年,李承乾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折,因为随着年岁既增再加上患了足疾,开始叛逆起来。谁知道李世民并没有亲自安慰,反而是“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名臣出任东宫辅臣,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
然而这些谏臣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李承乾,一味的进谏是否能够将承乾已经出现偏差的行为纠正过来?
因为通观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的劝谏就能发现共同点——这三人几乎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是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最后却根本收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贞观十四年,李承乾不过盖个房子,于志宁便上疏批评他过于奢华
贞观十五年,李承乾私引突厥群竖入宫,再次惹来于志宁的上书。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态度开始转变,贞观十六年二月,由魏王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著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九月丁巳,唐太宗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而此时的李承乾对宫中的一名太常乐人大加宠幸,唐太宗知道后自然将之收杀,结果承乾悲痛之下一连几个月称病不上朝,甚至对屡屡劝谏他的张玄素等人意欲痛下杀手。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
唐太宗痛心无奈之下,只得将其幽禁别室,又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勣、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参鞫之,事皆明验。
就在幽禁的当月,一代皇太子李承乾上吊于称心墓前,李世民伤痛欲绝,以太子之礼下葬。
“跪封!”
太监大声的喊着,跟着就见李承乾的棺椁被抬进了坟墓,李承乾的两个儿子哭的撕心裂肺,李佑淡淡的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是凄楚不已,这就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不论你是王侯,不论你是将相,你的最后的归宿就是这里。
“轰咔!”
一声炸雷响起,大雨倾盆而下,皇太子李承乾就此落幕。
李承乾的丧事办完之后,李世民多次在大臣的面前夸奖了李佑,并且李世民还赐给了李佑一枚金牌,可以随时进宫,可以说,李世民也开始宠爱起了李佑。
这段时间,李泰也开始积极的运作了,极力获得李世民的好感。
并且除了获得李世民的好感,李泰还主动的找到了李治,威胁李治说,李元昌参与了太子谋反东窗事发,而李治和李元昌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难道你就不担心自己受到牵连?
李治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整天都是十分低落痛苦的神情,李世民不知道,但是李佑却是看得出李治的变化的,后来在李佑的追问下李治说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