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对于姬玲珑的答案,顾知洲心中早有预料,因此,也不觉得奇怪,只是黯然一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一行人回到白虎节堂,姬玲珑走到主位上坐下,轻声与顾知洲攀谈起来。
林时陪坐次席,静静的听着二人交谈,也不搭话。
对于朝政之事,他一向懒得插手,也不感兴趣。
二人攀谈了有一会儿,姬玲珑侧目看向林时,询问道:“林卿,可能预测此番北魏大军主力何时能兵临潼关之下?”
“短则半月,多则一月吧!”
林时给出了一个不算确切的答案,关于北魏大军何时能兵临潼关之下,他与诸将早已有过预测。
大概就是在他测定的时间之内,不会少到哪里去,更不会多到哪里去。
姬玲珑闻言,不由沉吟片刻。
随即对着顾知洲吩咐道:“顾卿可朝太安去信,言明两月之内,朕必归太安。”
顾知洲微微颔首,将姬玲珑的吩咐应下,只是心中黯然,未曾减免半分。
终究是没能将陛下请回去,只怕是他这个军司马,也要被满朝文武给记恨上咯。
姬玲珑言罢,便转头与林时,商议起了组建雍州兵之事。
此事,是两人在赶来潼关的路上,便已经做出的决定。
但一应细节,却是还需要边做方才能找出不足之处。
雍州毕竟为新纳之土,想要组建雍州兵,肯定不是招纳三万人入军营就够的。
如何训练,粮草辎重何来,如何保证将士归心,乃至于将士家眷如何安置,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问题。
如今既然有时间,将这些事情商议一下,也是应有之义。
......
......
夜渐渐深了,但今夜,注定有许多人无眠。
正如潼关之内,大梁君臣在商议如何守住潼关,如何组建雍州兵一样。
大魏神都,金銮殿上,大魏的年轻天子,亦在与一众将领商议如何夺回潼关。
这些日子,姜承一直在忙碌于调兵之事。
与林时猜测的大差不差,姜承终究还是不敢动用神都周边戍卫的禁军,而是选择召回各地边军。
禁军,乃是一国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牌。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要国都还在,国都周边的禁军还在,哪怕其他地方都已经陷落,这个国家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可一旦连禁军都已经战殁,那这个国家,便彻底没有任何希望了。
哪怕还有皇室血脉留存,可没有禁军护卫的情况下,这些皇室血脉,连流亡的机会都不会有。
所以,姜承选择召回了镇压辽东的六万边军,镇压草原的三万边军,以及乌蛮,室韦,海真等大魏的附属国凑出来的六万仆从军。
至于威逼南齐的边军,他倒是没有动。
一来是如今西梁已经与南齐结盟,他需要防备南齐北上,二来,其实也是因为他的心态有些悲观。
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他对大魏能否夺回雍州,已经不抱希望了。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有探子从两国战场上,寻到了一些梁军使用过,但没有爆炸的怪异武器送回国内。
而他召集全国工匠,也没能破解敌军的武器是如何制造的。
只要两国之间的武器差异还存在,大魏将士的血肉之躯,便不会是梁军那种怪异武器的对手。
更别说如今梁军还占据了潼关这样一座天下雄关。
作为大魏的皇帝,他曾不止一次登上潼关的城楼巡视自己的国家,他深知那是怎样一座关城。
那不是几万大军,十几万大军就能攻下来的关城。
除非,大魏能将举国之兵压上。
但那是不可能的。
大魏是一个国家,作为皇帝,他不能为了雍州,选择赌上整个国家的命运。
因此,这一战,对他来说,与其说是为了夺回雍州,倒不如说是被大梁打得面子上挂不住,准备向天下示威。
他召集二十万大军,就是要告诉四海诸国,哪怕如今大魏败于大梁之手,仍旧有能够随时调动二十万大军的能力。
你们最好识相点,别给我搞什么幺蛾子。
我灭不了西梁,还灭不了你们?
姜承与将领们商议了许久,最后一脸疲惫地问道:“如今,草原上的三万边军已经过了太行山,最迟十日,便能回到神都,辽东稍远,但最迟月余,约莫也该到了,这三军主帅的位置,却还一直空悬着,诸位以为,此战,谁可为帅?”
听见姜承的问题,一众魏国将领顿时面面相觑。
谁可为帅?
这个问题,他们私底下不是没有讨论过。
只是以大梁和大魏如今的局势,不管是谁去做这个三军主帅,最后的结果,恐怕都不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