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秦珏这么说了,但刘湛和李介还是显得有些拘谨。
秦珏见状也不再说什么,而是对着刘伯谦道:“老师,今日为何想着来牧弟府上?”
“陛下,今日老夫本意是在家中备些礼品,明日再来王府感谢王爷救下老夫孙女的救命之恩,可不曾想,吾儿和孙女提前来了锦王府,老夫也不能独自在家,索性便来了锦王府。”
刘云梦的事情,秦珏也听说了,满怀歉意的说道:“老师,临王保护不周,让你孙女遭遇绑架,又对你外孙女不管不顾,朕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陛下,言重了,临王在梦儿失踪后,也派人连夜寻找,悦儿与临王那是家事,陛下无需自责。”
“是的,陛下,梦儿和悦儿的事情,还请陛下无需自责。”李湛此时也开口说道。
此时秦牧见气氛有些不对,立马道:“皇兄,今日就不要提老四了。”
秦牧说完看向刘伯谦和刘湛道:“其实刘公和刘大人不来找本王,本王也有些事情要找两位。”
“哦,不知王爷有何事找老夫和小儿?”刘伯谦询问道。
秦牧道:“两位相必也知道,陛下让本王负责此次恩科,一来本王是想和两位取取经,毕竟本王对科举一窍不通,要说本王与科举的渊源,还是火烧贡院的时候,这二来嘛,就让李大人来说吧。”
突然被秦牧点到的李介,差点没把手中的茶杯给丢出去。
“王爷,这怎么扯到我头上了!”李介放下茶碗道。
秦牧笑着说道:“李大人,你忘了你和本王说的事?翰林院的那个。”
经过秦牧的提醒,李介这才想起来,那时李介还未去机工院,还在翰林院挂职,他就发现翰林院内的官员,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了优秀人累死,不优秀的人闲死,翰林院可是大夏文化的最高机构,里面的人应该是天下文人榜样,而不是一些家族子弟的跳板。
但那时李介只是刚刚被重用,他只好和秦牧说了,可当时秦牧忙着打东扶,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秦牧被派去负责恩科,他才想到了这件事。
刘伯谦作为大夏第一代的翰林院的掌院,自己的儿子接过自己的衣钵做了第二代,两父子对翰林院是有感情的。
“李大人,不知你对翰林院有何高见?”刘伯谦询问道,一旁的刘湛也一脸关切的看着。
李介看向秦牧,秦牧对他点了点头,他又看向秦珏,秦珏道:“爱卿,但说无妨。”
于是,李介便将自己在翰林院发现的问题告诉众人。
刘伯谦听后,摸着胡须道:“李大人说的及是,如今翰林院已经不是初建的时候了。”
刘湛也是满脸的愁容,他也知道翰林院存在的问题,只是苦于找不到办法改变。
秦珏也知道翰林院的情况,于是询问道:“爱卿,你既然看出问题所在,不知可有办法?”
李介听后道:“微臣是有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刘家父子一听李介有办法,立马询问是什么办法。
李介道:“这只是我的一个建议,行与不行还请两位大人自行定夺。”
刘家父子点了点头,两位都是老翰林院人了,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那就是办法。
于是李介便开口道:“我的建议是,在翰林院推行庶吉士制度!”
“庶吉士制度?”众人疑惑的问道。
李介解释道:“庶吉士制度又叫馆选制度,就是从科举中选取一些优秀的人,对他们专门培养,让他们拜翰臣为师,以经史诗赋为课,三年后,参加“散馆”考试,成绩优秀者授予翰林官之职。”
“这样,既能在学识上知道学生的水平,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学生的品行,我觉得,优秀学识和好的品行是翰林官该有的品质。”
“不知道,我的这个建议如何?”
李介提出的庶吉士制度,是前世明清时期所推行的制度,李介前世的历史中,庶吉士出身最有名的当属张居正,曾国藩和蔡元培了。
听完李介的建议,刘家父子陷入了沉思,秦珏也在思考着这个办法的可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