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之围解除,童贯退守到了大名府。
周野并没有躲过一劫的自觉。
反而叫杨志,关胜各领大军,与刚从京都返回的徐宁骑兵三路合围大名府。
只是他们还没形成合围之势,宋廷竟然派来了宿太尉前来议和。
原来徽宗被徐宁的骑兵吓到,要大臣商议解决之法。
然后三路大军威逼大名府的消息就传来了。
朝堂之上,各方大佬吵作一团,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但大家一直认为,大名府事小,大名府之后就是京都汴梁,这才是大事。
徐宁能闯京都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最终他们讨论的结果,就是和谈。
这个结果也是徽宗希望的。
不是大宋没有兵,没有钱粮。
而是如今的大宋四面皆是虎狼,实在是不宜再开战。
西军防备着西夏,常年打仗。
北方又有攻辽之战,这是和金人约好的,合攻辽国。此时他们已经得罪了辽国,想撤都撤不出来。
还有南方方腊造反的消息也传回京都,又需要一路大军镇压平叛。
于是宿太尉给出了一个驱狼吞虎之策。
那就是叫徽宗册封晁盖为天王,例同藩王,算是一种另类的招安。
当然他没提太平天国,就是故意忽视这个细节。
大宋只承认晁盖的藩王爵位,绝不会承认太平天国。
但是又不能直接否认,那样和谈一定会失败,所以只能回避。
册封了晁盖为天王,徽宗就可以把北境的辽人交给晁盖来对付。
这样对金人也有了交代。
此时宋廷已经和辽国开战了两三年了。
金人在北方攻城掠地,砍瓜切菜。
大宋这边,打了辽国几年却没有打出什么名堂。
他们早就不想和辽人纠缠了。
正好可以丢掉这个烫手山芋。
当周野见到宿太尉,从他手中看到了国书,只觉得这大宋的君臣,天真的可爱。
用一个藩王的爵位,天王的虚名,就想叫他卖命。
他现在手下兵过十万,将军数十,又有坚城四座,哪有俯首称臣的道理?
可偏偏,他们有一件事说到了周野的心里。
收复北方故地,才是英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