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兵们有条不紊地撤离城墙时,城墙上的黄巾军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去追击。他们手持武器,紧张地注视着官兵收拾战死士兵的身影,慢慢地撤离城墙。
然而,这并非他们不想追击,而是缺乏勇气。刚才的激战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这群官兵的强大战斗力,心中充满了震撼。他们被官兵的勇猛和坚韧所折服,明白追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随着官兵的离去,城墙上升起了一股沉重的气氛。黄巾军们明白,这场战斗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得战斗会越来越艰难,能否守住城池还是一个未知数。
大营内,无数火把摇曳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营地,宛如白昼。狂风呼啸着,仿佛在为这些英勇战死的勇士们奏响送行的挽歌。
战死的士兵们的遗体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庄严肃穆。张铮率领着沮授、关羽、高顺等一众将领,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些士兵们的尸体前三鞠躬。
这个规矩源自军队成立的那一天,是张铮亲自定下的。每一次战斗结束后,他都会亲自为这些战死的士兵们举办一个简单而庄重的追悼会,亲自送这些勇士们最后一程。
这样简单的追悼会,不仅是对逝去士兵的尊重,更是对活着的士兵们的一种肯定。它让士兵们明白,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将永远被铭记。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英勇的褒扬,深深地激励着每一个士兵,也是张晨阳麾下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
这种对死亡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在张晨阳的军队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它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他们的生命并非无足轻重,他们的奉献和牺牲将被永远铭记。这种文化激励着士兵们在战斗中更加勇敢去战斗。
大风呼啸,张铮稳稳地站在大营的高台上,他的衣角在风中翻飞,仿佛在与狂风搏斗。他高声怒吼,声音如同惊雷,在整个大营上空回荡:“兄弟们,看看你们面前战死的兄弟们!这是什么?这是对我们赤裸裸的藐视,是对我们的公然挑衅!面对这样的挑衅,我们该怎么做?”
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士兵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眼中的坚定和愤怒。士兵们的情绪被他的话语点燃,他们齐声高呼:“血债血偿!”这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
张铮满意地看着士兵们,他的声音更加响亮:“很好!记住,只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就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彻底、干净地消灭他们!”他的话语如同战鼓,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
此时,狂风似乎也在为他们助威,风声越来越大,仿佛在吹奏着一曲激昂的战歌。士兵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决绝,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在这片被狂风席卷的大营中,张铮和他的士兵们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将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扞卫属于他们尊严。
说完,张铮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高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悲痛和决绝。他下达命令,要厚葬这些英勇的战士。士兵们在军官们的带领下,缓缓地抬起战死士兵们的遗体,进行庄重的安葬仪式。
当所有事情完成时,天空已渐渐泛起鱼肚白,临近天明。张铮顾不上休息,带领着众人来到帅帐。众将领到齐后,张铮发问:“对于这场战斗,大家有什么看法?”
高顺率先说道:“这群黄巾军人多势众,战斗力也比以往的黄巾军更强,我们绝不能轻视他们。”
关羽接着说道:“子山所言极是,我们在南门城墙上的攻击一开始还算顺利,可到后来却越来越吃力。不仅未能击退他们,还损失了不少兄弟。”
张铮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场战斗确实艰难,黄巾军的实力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不能退缩,必须想出应对之策。”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眼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此时,沮授沉着冷静地说道:“经过此番鏖战,我们领教了这群黄巾军的实力。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不俗,再加上我军未能攻下城池,他们肯定会志得意满。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轻敌心理,假意撤兵,他们势必会出城追击,到时候我们就在城外将他们一举击溃。毕竟,野外作战是我军的优势所在。”
沮授的这番话显示出他的冷静和睿智,在关键时刻能够深思熟虑,想出克敌制胜的计策。同时,他对双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战略眼光也得到了展现。其他将领听了沮授的计策,纷纷表示赞同,张晨阳也颔首表示认可。
张铮看着众将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他知道沮授的计策可行。
于是,他开始进行部署:“军师之计甚妙,我们就依计行事。先让士兵们休息,等休息好了,大军开拔后撤,制造撤兵假象,二弟,你率领陷阵营为左翼,云长,你带领虎贲营为右翼,这样形成一个包围圈,等黄巾军出城追击时,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其余将领各自率领本部人马,随时听候调遣。”
众将领齐声应道:“谨遵将令!”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当官兵们有条不紊地撤离城墙时,城墙上的黄巾军们似乎达成了默契,没有一个人去追击。他们手持武器,紧张地注视着官兵收拾战死士兵的身影,慢慢地撤离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