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八章 朱元璋:咱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行事还是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当场就任命了阁臣!

也是因此,众人就更为的期待了。

想要看看,这内阁首辅究竟能落到谁头上。

其中有好几人,都觉得在内阁首辅的位置,很有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

毕竟他们本身位置就挺高,还很有能力……

在众人在等待之中,朱元璋的声音响了起来。

“内阁首辅,咱让太子来担任。”

朱元璋一句话说出,就对那几个心头火热的人,浇下了一盆冷水。

让他们满心的火热,都一下子变凉了!

原以为这首辅要落到他们头上,哪能想到,竟是直接给了太子……

在感到有些失落的同时,再仔细想想又觉得很正常。

这样的操作,才符合朱元璋。

朱元璋又怎么可能,真的这么好心?

把好不容易,才都给弄到手里面的权力,给再次分散出去?

原来是有这样的后手!

由太子担任内阁首辅,那这权力还真的是一点不外流。

虽然还有别的人入阁,但那其实区别已经是不算太大了。

这朱元璋太会玩了!

哪里想到的这种刁钻主意?

而且,内阁内阁制度,虽然是朱元璋他们才弄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制度?

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

但是仔细的去想一想的话,却觉得这个制度也有诸多的妙处。

能彼此牵制,同时又能分担皇帝的政务压力。

但是,却又不会太分散皇帝的权利……

虽然一个新的制度,却处处都带着成熟。

显然是思虑良久。

朱元璋,太子这些人还真深藏不露!

这样的制度,都能被他们想出来!

并且在此之前,还是一声不响的。

他们连半点的风声都没有听到!

这……他到底是咋想的?

朱元璋这个以往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放牛娃,可当真不简单!

而朱元璋在把这个事给定下来之后,又说了今后大明储君只要年满十六,就要入内阁担任首辅,进行历练。

把这个规矩给定了下来……

“内阁制度,你们谁赞成,谁反对?觉得如何?”

听到朱元璋如此的询问之后,在场的这些朝臣,心里面那叫一个复杂。

您这已经把该说的,都给说完了,直接就给定了下来。

这个时候才开始想着问谁赞成谁反对,这个制度如何?

你这……有这么问的吗?

这是商议事情的态度?

当然,心里面虽然有着诸多的吐槽,可这些人却没一个敢说不好。

纷纷表明,这个内阁制度特别的好。

必然功在千秋。

朱元璋听完,哈哈笑了起来……

于是,这个对今后的大明,影响必然非常深远的政策,就如此被定了下来。

这要是别的朝代,别的皇帝,想要推行这么一个干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制度,可没这么容易。

说不得会有人进行诸多的扯皮。

总会有一些人跳出来,进行找茬挑刺。

但朱元璋却完全不必担忧这些。

朱元璋这些年来,杀了一茬又一茬的人。

权威早已经是建立了起来。

可不是一般的皇帝所能比拟的。

一言堂也好,别的也罢。

只要他能够让大明变得更好,那就是对的。

就是适合的。

……

“刘兄,这事儿您怎么看?”

散朝之后,有人望着刘三吾出声询问。

刘三吾道:“这个制度很好,我仔细的推演了一番。

越看越觉得把各方面都考虑到了,是一个很成熟的制度……”

听到刘三吾如此说,询开口询问的这人也是忍不住点了点头。

“我也觉得是如此。”

“刘兄,你说这么好的一个政策,皇帝他们是怎么不声不响的,就将其给设计了出来?

感觉像是运行了好久之后,才会这般的完美。

陛下身边有高人啊!

能够想出这种制度,肯定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能力。

您说,这是谁在后面谋划策?”

这时,身边又有一人开口道:“你们说,会不会是那兴国侯,韩成韩驸马?

听到此人的话,刘三吾还有另外几人,都是愣了一下。

随后纷纷摇头。

“不可能!绝对不是他!

他就是一个看病,医术很不错。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太大的本事。

这如此巧妙的制度,我们这些才俊之士,国之栋梁想的话,没有个一年半载,也想不出来。

他一个看病的,又怎么能想的出?”

听了刘三吾的话后,提出这个意见的人,仔细想想,也觉得不可能。

当下就不再这事上多言。

觉得这应该就是皇帝,太子他们慢慢摸索出来的。

看来陛下他们也是,有些累了,招架不住诸多的政务了。

“诸位,别管这个制度,是怎么出来的了。

现在最先考虑的,是这个政策出来后有什么影响。”

有人提高了声调说道。

“内阁制度推行后,我仔细的想了想,对咱们这些人而言自然是有利的。

虽然皇帝现在让太子殿下做了内阁首辅。

并说了,今后太子年满十六之后,都要入阁担任首辅。

但是仔细想想,这对于我们而言,终究还是一个机会。

扩大了咱们的权利。

再说,又不是所有的太子,都能年满十六。

总会有一些因为种种意外,活不到十六,人就没了。

到了那时该怎么办?

那个首辅总不能缺下来吧。

所以从整体上而言,对于咱们这些人还是很有利的!”

刘三吾这一番话说的非常大胆,令人有些心惊,可是仔细想想,却觉得很有道理。

众人畅想一下未来,觉得属于他们的春天,要开始逐渐到了。

在这个事情上说了一阵后,刘三吾提高声音道:“诸位,还是多想想,怎么让陛下重开科举吧!

那才是咱们文人真正的荣耀之所在……”

……

两个半月之后,廖安国,俞通江带领脱胎换骨的大明海军舰队,离开港口,向大海进发。

寻求与陈方两部海寇的大决战!(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