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西园众臣论古今

三国:兴汉 红落 2458 字 2个月前

西园之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飞檐斗拱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一池碧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的美景,偶有几尾游鱼嬉戏其中,荡起微微涟漪。

司徒卢植与司空马日磾并肩而立。

卢植微微捋着胡须,感慨道:“如今局势变幻莫测,吾等身负重任,当为陛下分忧。”

马日磾颔首道:“卢公所言极是,三公之位,荣耀与责任并存啊。”

太常赵岐、光禄勋盖勋等八卿围坐在一起,赵岐微笑着说道:“各位同僚,吾等当齐心协力,为大汉的稳定尽一份力。”

盖勋点头应道:“赵公高见,如今外有忧患,内有纷争,吾等需谨慎行事。”

尚书令贾诩神色淡然,与谒者仆射荀彧轻声交谈。

荀彧问道:“陛下传召,尚书仆射和六曹尚书怎么没来?”

贾诩低语道:“荀君,如今局势复杂,尚书台之责重大,不可有丝毫懈怠。”

荀彧微微皱眉。

御史中丞孙嵩与侍中刘谦、伏完等人站在一旁,孙嵩正色道:“吾等内臣,当为陛下守好内廷,监察百官,不可有失职之责。”

刘谦等人纷纷点头称是。

原来天子传召,仍在雒阳城内的高官们汇聚于亭台之间,刘辩看着远处正在等待的官员,令奉车都尉刘璋加快速度。

远处官员以司徒卢植与司空马日磾为首,此二位乃享有万石俸禄的三公之位。

虽说三公之职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象征,然录尚书事方为实权所在。

即便如此,能够位居三公之位,亦意味着为人臣子在个人荣誉方面已达巅峰。

在汉朝之时,大将军之职多由外戚担任,一般人着实不敢觊觎此位。

接着便是九卿之中的太常赵岐、光禄勋盖勋、卫尉闵贡、太仆杨琦、廷尉郭鸿、大司农朱儁、宗正刘松以及少府唐瑁。

此乃东汉三公九卿中的八卿之属。

负责外交并掌管诸侯国与少数民族事务的大鸿胪何颙,被袁绍扣押于青州,至今尚未归来。

三公九卿之中,除少府之外,皆为外朝官职。

这些人基本上可算作整个东汉最为顶尖的那一批人物。

能够坐上这般位置,或许有着诸多考量,但归根结底,每个人皆有各自的心机城府,皆有非凡的能耐,亦有各自的家族与势力。

与外朝相对应的乃是内朝官,亦称作中朝官。

所谓中朝官,实则相当于皇帝的一整套秘书班子。

也就是说,皇帝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在原有政体之上,又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班子。

其中较为明显的当属尚书台与御史台。

尚书台基本相当于丞相之权力,不仅公卿将吏上书需经过尚书台,且可参知机密,还会参与人事任免、官员考核以及与四方外交之事。

尚书令、尚书仆射与六曹尚书合称为八座。这相当于将国家内政之权掌控,取走的便是丞相之权力,而丞相自身,也就变成了被阉割后的司徒。

另一个便是御史台。

在西汉之时,权力集中于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乃秦代所设官职之名,为丞相之副手,侍御史之长,负责监察百官之职责。

西汉时丞相与御史大夫并称,丞相府与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

但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常与丞相、御史大夫共同商议决策。

丞相位缺之时,一般皆由御史大夫直接升任。

御史与皇帝关系亲近,故而群臣奏事须由其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传至御史,再送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

因而皇帝常常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并牵制丞相。

到了东汉,此权力归至御史台,由御史中丞统领,这是一个官位不大却实权很重的部门。

而御史大夫被削弱之后,便成为了司空。

…… 此刻,除了这些外臣之外,内臣之中亦有诸多人物,如尚书令贾诩、谒者仆射荀彧、御史中丞孙嵩、侍中刘谦、伏完、单甫、蔡邕等人,他们属于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

黄门侍郎与小黄门,虽只是负责跑腿之人…… 但在天子身边,却更容易获得升迁之机。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黄门鼓吹行走时弹奏的乐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