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陛下,高昌地处西域咽喉,若萧锐来信为真,高昌确实与西突厥暗中勾结...唯恐危及西域安稳。
臣以为,可先派使者前往高昌,责问麴文泰为何包庇突厥蛮夷,同时命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以大唐派往西域的兵力,以及军械、粮草的储备。
只要萧锐不是个草包,那维持吐谷浑周遭的安稳,肯定是绰绰有余。
所以,房玄龄更倾向于以不变应万变,若确定高昌心怀不臣,再远征高昌也不迟。
虽说又是一场注定劳民伤财的远征,但相较李斯文驰援凉州,凶险异常的那一战,这次的胜负已定。
吐蕃十万精锐尽数葬在了凉州城外,对付高昌这个贫弱小国,自然是手拿把掐。
更不要说,这些地处丝绸之路的小国,各个肥到流油。
吐谷浑受降后,三大派系划分利益。
陛下和山东士族拿了大头,而剩下的残羹剩饭,满朝文武不说吃了个盆满钵满,但也称得上心满意足。
相较吐谷浑,财力还要更上一层楼的高昌...等远征结束,等到大伙的又将是一场盛宴。
虽说房玄龄向来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奉为圭臬,家里也不像其他大臣般,开有盈利的大小店铺。
但家里还有一大票人嗷嗷待哺。
作为家主,自然要想办法开源,而受降国朝贡,便是再合理不过的一份收入。
只是...房玄龄偷摸打量着皇帝脸色。
本来以李二陛下的计划,等江南事宜大致落定,消解内忧,那作为心腹大患的高丽,便该提上日程了。
可若西征高昌的话,高丽一事只能另做打算。
以如今大唐国力,只能勉强维持双线作战。
西征高昌的兵团囤积,外加李斯文小波兵力南下,已经占据了朝廷的大部分兵力。
若再为高丽做打算,兵力挤一挤还是有的,但粮草哪里来?
前些年旱灾,洪灾,瘟疫接踵而至,收成不好,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二陛下同样在头疼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