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沿江哨探传回消息,曹仁之子曹泰近日频繁调动樊城守军,似在加固粮道。” 参军全琮捧着竹简快步上前,声音压得极低。他看着眼前这位年仅三十六岁便执掌江东兵权的统帅,心中始终存着敬畏 —— 正是此人,四年前在夷陵一把火烧破了刘备的连营,如今又在荆州前线死死扼住曹魏南下的咽喉。
陆逊接过竹简,借着戍楼的灯火细细查看,眉头微蹙:“曹泰素有急功近利之心,其父曹仁在时还能约束,如今他独掌樊城军务,怕是想趁我军修整之际搞些动作。” 他顿了顿,指尖在 “粮道” 二字上轻轻敲击,“通知朱桓将军,让他率五千水军沿沔水巡逻,务必盯紧曹军的粮船动向,若遇小股部队,不必纠缠,只需记下路线便可。”
“大都督是担心曹军声东击西?” 全琮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深意。
“曹丕虽已撤军,但曹魏在荆州仍有十万重兵,若不加以牵制,待其缓过劲来,必会再次南下。” 陆逊转过身,望着江面上零星的渔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如今孙刘联盟虽稳,但蜀汉在汉中、永安一带的兵力仍需防备曹魏西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能分出太多兵力支援荆州。守住这里,便是守住江东的门户。”
与此同时,荆州南部的武陵郡,一支蜀汉商队正缓缓穿过密林。为首的商人面容黝黑,眼神却格外锐利,他时不时勒住缰绳,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这支商队名义上是运送蜀锦和药材,实则是诸葛亮派往江东的密使,身负传递军情的重任。
“先生,前面就是武陵关了,江东的守军应该就在关隘附近。” 随行的护卫低声提醒。
被称作 “先生” 的密使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枚刻有 “汉” 字的令牌:“记住,见到江东守将,只需出示此令牌,无需多言。”
武陵关的守将是陆逊麾下的校尉周泰,此人曾随孙策征战江东,颇有战功。当他看到商队出示的令牌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挥手示意手下放行,并亲自将密使迎入关内的营帐。
“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 周泰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密使,“不知诸葛丞相有何吩咐?”
密使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丞相让我转告陆大都督,近日曹魏在关中一带调动频繁,似有攻打汉中之意。丞相已命赵云将军加强汉中的防御,但恐曹魏会分兵袭击荆州,希望江东能多加防备,若有异动,及时通报蜀汉。”
周泰闻言,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多谢诸葛丞相提醒,我这就派人将消息送往江陵,禀报大都督。”
密使微微颔首:“此外,丞相还让我带来一些关于曹魏军队的情报,其中提到曹泰在樊城囤积了大量粮草,可能近期会有行动。”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递给周泰,“这些情报或许对陆大都督有所帮助。”
周泰接过竹简,仔细查看起来,越看越是心惊:“没想到曹泰竟有如此野心,看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先生放心,我定会将这些情报尽快送达江陵。”
密使站起身,抱拳道:“既然如此,我便不多留了,还需尽快返回成都,向丞相复命。”
周泰也起身相送:“先生一路保重,我会派人护送先生出武陵郡。”
送走密使后,周泰立刻召集手下将领,下令加强武陵关的防御,并派人快马加鞭将消息送往江陵。他知道,一场新的危机或许正在悄然逼近荆州。
汉中的初秋已有了几分凉意,赵云站在定军山的山顶,俯瞰着山下的蜀汉军营。营中旗帜飘扬,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喊杀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