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西厂成立

朱棣归天以后并没有举办什么比较大的葬礼,只是两个儿子和孙子将朱棣送入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在同一个墓穴之内,简单的烧了一些纸钱,我与他们三人彼此分开了,再次回到王府以后,我心态变化也不一样了,这个大明仿佛没有什么值得我再次留恋的了,今后朝廷如何发展,我都不用再关心了,好像朱棣的离开也带走了我心里最后一丝丝牵挂。

自此之后,锦衣卫好像成了一个朝廷分出去的部门一样,朝廷官员不敢得罪,却也得不到重用,貌似突然成了王府的兵一样。

而因为朱瞻基他爹朱高炽的原因,朝廷文官势力越来越庞大,经常不顾朱瞻基的颜面就指出他的不对,而朱瞻基却没有他爹朱高炽的度量,不善于接纳谏言,导致朱瞻基不得不寻求制衡文官势力的办法,他让太监读书,参与朝政,好让太监去制衡文官势力。

由于朱棣遗训锦衣卫由华阳王府管理,负责保卫皇城安全,对朱瞻基并不是百分百的忠心,所以得不到信任,本来东厂新上任督主刘喜也是出自宫中,朱瞻基想要东厂辅佐自己,制衡文官,可是这个节骨眼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朱棣归天后,朝政由朱瞻基一手掌控,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叫李子龙的人,专门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据锦衣卫给我报告,在朝廷中他还有不少支持者,更为神奇的是,这个李子龙又没有担任任何官职,却能够有机会进入到皇宫当中,并且还有弑君的想法,还好被我安插在宫中的锦衣卫发现并且杀死,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朱瞻基感觉皇宫不安全,皇宫中戒备森严,一个外人却能够进去宫中,进而对现有的宫中之人产生怀疑。尤其是对锦衣卫和东厂产生怀疑,于是朱瞻基派出自己的亲信宦官陈抚到民间秘密打探消息。

于是朱瞻基直接干脆设置一个新的机构,负责情报侦查与缉私,这个新机构就是西缉事厂,简称西厂。首任提督就是朱瞻基所信任的陈抚,西厂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对原来的锦衣卫和东厂失去信任而建立的,并且因为建立西厂,朱瞻基还特意与我商量过,想从锦衣卫里面挑一些精英进西厂,我也同意了。而且西厂仅仅成立不到两个月,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东厂,同时西厂的职责也与东厂和锦衣卫相当,并且还有延伸,西厂成立以后不仅可以随意逮捕大臣、皇亲国戚、甚至可以随时逮捕普通百姓,这是把三法司的活也干了,所以西厂成立以后,职责与权限超过了锦衣卫和东厂。

当锦衣卫的人告诉我以后,我感觉到十分奇怪,我知道的历史,西厂初次展现在历史的舞台是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三年设立的,也就是朱瞻基的孙子成立的西厂,而西厂第一任督主也是当时权侵朝野的大太监汪直,怎么这次西厂会提前这么久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我也没想那么多,反正跟我关系都不太大了。

而朱瞻基这次成立的西厂具备监查百姓,文武百官,锦衣卫和东厂,收集内外情报,侦查与逮捕,审理诏狱等职责,和我重新建立的锦衣卫职责差不多,不同的就是,西厂由朱瞻基直接领导,设置于宫门之内由朱瞻基的亲信太监陈抚直接领导,并且是独立于大明律法之外特权监察机构。

而西厂监查的锦衣卫也只是宫内的,南北抚镇司是无权去查的,因为目前京师的锦衣卫还是直属于王府的。

说到惨那就离不开东厂了,一样都是太监当权的机构,可是现在的权力却已经天差地别了!

西厂建立以后,为了在皇上面前邀功,以陈抚为首的西厂开始迅速扩张,肆意扩大打击对象,把很多小案子办成了大案。而且仅凭怀疑就任意逮捕朝中大臣。大搞刑讯逼供,气氛压过了锦衣卫和东厂,因为锦衣卫后面重新设立之后都是寻找证据。所以也引发朝中大量不满,只不过朱瞻基已经铁了心要用西厂,所以有些大臣专门跑过来向我抱怨。

而自从朱棣去世之后,我已经无心朝政,所以根本没有管。

但是西厂的陈抚和东厂的刘喜都很有默契的对华阳王府的人态度很好,甚至对锦衣卫的高层也有结交之意。

现如今的锦衣卫刘川,李东,于海涛,还有姚飞包括刘勉都已经退了下来,毕竟他们也上了岁数,已经有四五十岁了,锦衣卫五个部门的指挥使现在都由新进护卫队的锦衣卫在担任,只要是锦衣卫里面年轻能力出众的,现在都可以进入王府被老护卫队成员加以训练,而且还能提供新装备,而神会门这边除了护法们之间生下的孩子可以直接加入神会门,想退出锦衣卫的年轻人也可以加入神会门,总之护卫队与神会门也不断引进新人,着实生生不息。

现在朝廷大局已经定了下来,王府中的孩子们也一天天的长大,我现在也无所事事,就在这时,锦衣卫依然来向我报告消息:“王爷,我们锦衣卫的眼线发现汉王秘密联合赵王以及其他几个藩王一起密谋,可能又想谋反。”

“无关紧要的,估计西厂的番子也发现了,我听说他看的侦查工作做的不比锦衣卫差,也许皇上早就知道了。”

“王爷,我们锦衣卫现在需要做什么,还是按兵不动?”

“你们只要负责保护好皇上的安全就行了,所有部门都履行自己的职责办事,飞鹰部门只要保护好皇上就可以了,其他事情皇上没有交代就说明暂时不需要你们干些什么。”

“属下明白!”

看来朱棣去世以后,朱高煦又按耐不住了,以为没人能管的了他了,很可惜他还是低估了现在的朱瞻基,再也不是能被他按在地上随意摩擦的那个大侄子了!

朱棣归天以后并没有举办什么比较大的葬礼,只是两个儿子和孙子将朱棣送入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在同一个墓穴之内,简单的烧了一些纸钱,我与他们三人彼此分开了,再次回到王府以后,我心态变化也不一样了,这个大明仿佛没有什么值得我再次留恋的了,今后朝廷如何发展,我都不用再关心了,好像朱棣的离开也带走了我心里最后一丝丝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