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当最后一句道词念出,秦牧玄剑指苍天,手中点燃一道黄符抛于上,黄符所燃之火甚是神异,竟呈现出明亮的橙黄色。一剑出穿透黄纸,其火焰愈加炽烈,而由黄而转红,人群躁动,叠叠惊呼。
(初中学化学的同学秒懂,不过焰色反应而已,小意思了,也就糊弄糊弄这些古人。)
至于《道德经》,他只背诵到第十四道,八十一道统统背出来!开玩笑,那太难为他了。十四道足矣,乃知过犹不及也!
“江湖骗术里隐藏着惊天手段,此乃真世外高人矣!”老道不由惊叹出声。
这些小手段骗得着旁人,骗不过整日研习丹术的道士,不过此举不仅没让老道看低秦牧玄,反而以为他这是藏巧于拙,实乃大智慧之举。
“天道为基,道法为炉,天地红炉,金丹现世。”
秦牧玄收回木剑,立于胸前,大喝一声:“丹成,开炉!”
当听到这句台词一出,倚在秦府门口怀抱猫的云星辰,偷摸溜进了府内。
不出几息,正当在场观众们狐疑地四下张望时,只听秦府内院传出一声闷响。惊呼声同时炸响于人群。
下一刻,一个身穿道袍的人慌慌张张跨门而出。但见那人满脸漆黑,形容狼狈,道袍也有多处被火燎过的痕迹。
“家主,家主!”那人一边跑,一边疾声高呼。
“镇定,勿要慌张。”秦牧玄板着脸对那人说道,“丹成否?”
“成是成了,只是与家主之前交代的略有不同!”
“嗯~~~?九转金丹已然成丹,会有何不同?”
那人稳了稳心神,接着又道:“小的说不上来!还是家主亲自看看吧,小的实在不敢妄动。”
秦牧玄装模作样掐指一算似乎又未算明白,只得眉头一皱踱起四方步,随那人一起入了秦府。
这下秦府外更可谓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师叔!你听见刚才那人唤道士‘家主’了么?”年轻道士见身旁的老道颔首,急切又问,“莫不是说此人就是……”
老道面上表情丝毫不显惊诧,反而呵呵地笑了起来:“当真有意思呵!老道刚云游归来,竟以此种方式见着个小师侄儿了。”
“小、师、侄?”年轻道士一字一顿吐出三个字,面上愈显迷惑了。
“是啊,那人是我师弟的宝贝徒弟,也是威震北国的虎将秦牧玄。”老者缓声说,“只是听闻这师侄武功了得,却不想,道法感悟也至此惊人之地。哎呀!我那师弟还当真是捡着宝了。胤贞啊!”
“徒儿在。”一个年轻道士麻利回应。
“改日,你去这秦府送上名帖,邀这位秦师侄到我天师观与老道一叙。”
“是,师傅。”那年轻道士行了个道礼。
约摸半炷香时间,人群中开始躁动不安了。正当有人起哄教唆众人离去的当口,忽闻秦府院内传出一阵朗声大笑,众人皆安静下来,疑惑地注视着秦府大门。
“哈哈哈……此乃天成!天意、天意是也!哈哈哈……”随着一阵由远及近的笑声,道士手中端着个小锦盒,满面春风,撩袍跨出大门,接着一步一顿,来到香案前。
“贫道受天启,炼制九转金丹,丹成之时,炉中金光万道,不可直视。待金光散去,炉中仅存之物并非九转金丹,乃贫道手中锦盒内之物。”秦牧玄高举手中锦盒,扬声说,“贫道掐指一算,窥见天机,此物乃与我道门有缘之人可得之。”
“道长,你看我有缘吗?”当即人群里就有一人出声发言。
秦牧玄斜乜那人一眼,獐头鼠目,一看便知不是良善之辈。
秦牧玄微闭双眸,手掐道诀,淡淡然道:“无缘——”
旋即周围一阵哄笑,那人缩了缩脑袋,脸红似血。
“那敢问道长,怎样才算是有缘啊?”人群里又有人发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牧玄手掐道诀,娓娓道出一段故事。
“昔年,我道家仙师游历人间,见一童子颇有眼缘,遂问其可愿得仙师传承。童子当即答应,仙师随即道:‘法不可轻传,道不传六耳,观你与贫道有些缘分,贫道可传你道法,而你可有相应之物了结你我之间这番因果?’”
“童子施礼回应说:‘我乃红尘中一尘埃,身无异宝,家无余田,仅有黄白之物可换之,可否?’仙师掐指算之,曰:‘可。黄白之物乃是寄存红尘业力之物,可结善缘亦可解因果。’遂,童子以千万家资换得仙师道法一部。经数十年潜修,终得大道,白日而飞升,成就道家五祖之位。”
就如酒肆里说书先生一般,秦牧玄这故事讲的抑扬顿挫,承接转回,甚是引人入胜。听得一众人皆身有所触,心向往之。
精研道家典籍数十载的老道,对于此典故却是闻所未闻,颇感疑惑。
不禁仔细琢磨其间缘由。既是能把“索要钱财”讲的如此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也算世所罕见了。
话又说回来,收钱了因果这事儿,倒也暗合道家真意。却不知这师侄目的何为?该不就只为卖这丹药吧?
“要多少银子?道长且说个数吧!”
“哈哈哈……”在场众人一阵哄笑。
人群当中免不得亦有人识破。如此折腾,终归落入俗套,绕不开个“钱”字!此举与那些江湖骗子又有多大差别?本以为今儿遇着真人了,到最后还是原形毕露了!
骚动的人群有人甩袖准备离场,不和谐之音在场内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