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单一,账就好记,财务的工作看起来也就相对轻省。
现阶段不跟后世一样,有电脑等电子设备,各类数据、余额一目了然。
为了确保公账的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两位财务早起到地儿点一遍钱,中午饭后回来再点一遍钱。
下午下班前还要再点一遍。
陈向东没在正经厂子里干过,就算干过,也接触不到这一层面的事儿。
他就觉得稀罕到有点邪门儿了。
这招进来的人一天天的,一天到晚的啥也不干,尽搁这儿数钱了。
关键月工资还多,这么好的事儿,以前怎么就没让他赶上呢?
陈向东心有微词,碍于人是陆淼找来的,也不好说什么。
但每次过来上班的时候,总也克制不住地会将脸板起来。
要说改变他心里那点偏见的,还是在又一次往广州那边发货后。
发绳和手链等小商品都加了新的包装,档次提高了好几个品阶,关键采购价格还是按照原来的那样。
港商很满意,跟麻头交涉,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每批货多加一部分供给数量。
麻头打电话过来跟陆淼沟通,确定货供得上才给那边回的话。
之后月初、月底来回走货,货款进公账,成本、人力、日常开销、利润等等,财务很快给出数据。
亲眼目睹财务恨不能将算盘打得冒烟的手速,陈向东由衷服气,再说不出话来。
应了陆淼的那句话:
专业的事儿,还得让专业的来。
再说供应方面,港商那边加大了需求量,小院人手明显吃紧。
现在货供是能供上,但如果再有其他的合作找上门来,那就有心力不足了。
于是乎,招聘人手的事儿也迫在眉睫。
陆淼跟陈向东沟通了一下,陈向东闲暇之余,便主盯招人这一块儿。
不会缝纫机也没关系。
只要老实、踏实,想学就会安排老师傅教。
有陈向东这一主力的加入,陆淼多数只需要出谋划策。
厂房小院的事,并不需要她怎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