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942 字 1个月前

太平天国在军事战略上存在一些失误,例如北伐军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支持,最终全军覆没;在一些重要城市的防守和争夺上,也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战略,导致战略要地的丢失。

曾国藩是1853年开始介入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受命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与太平天国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激烈战争。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士兵以营官自招为原则,营官招募的士兵多为同乡、亲友等关系紧密的人。这种招募方式使得湘军内部人员之间联系紧密,凝聚力较强,士兵对营官忠诚度较高,形成了一种严密的隶属关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湘军内部派系林立的现象。

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统辖(后增设统领,各统率若干营)。这种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军队指挥的高效性,使得曾国藩能够有效地掌控全军。

湘军的将领中有不少是接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曾国藩本人就是进士出身。这些将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战略眼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曾国藩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安排。

湘军的士兵主要来自湖南,湖南人性格坚韧、勇敢好斗,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由于士兵们来自同一地区,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相近,更容易形成团结协作的战斗精神。

曾国藩略仿明代平倭名将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戚家军兵制,并为其酌定营制、营规及种种章程。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士兵的体能训练、武器使用技能训练以及战术配合训练,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素质。

小主,

曾国藩以扞卫孔孟之道为口号,向士兵灌输儒家的忠君爱国、仁义道德等思想,培养士兵的忠诚意识和战斗意志。这种思想教育,使得湘军士兵在战斗中具有较强的精神动力,能够不畏强敌、奋勇作战。

通过宣传太平天国运动对传统文化和封建秩序的破坏,激发士兵的仇恨心理和战斗热情,让士兵们认识到自己是在为保卫家乡、保卫国家而战。湘军到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人数达到 30 万左右。

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在与太平军的多次战斗中逐渐占据上风,攻克了安庆、九江等重要城市,对天京形成了包围之势。

除了湘军之外,清政府还组织了其他地方武装,如淮军等,这些武装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湘军的作战,对太平天国形成了包围和打击。

外国势力在太平天国后期逐渐倾向于支持清政府,向清政府提供了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军事顾问等。例如,洋枪队的组建就是外国势力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体现,洋枪队在一些战斗中给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外国势力对太平天国进行了经济封锁,限制了太平天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使得太平天国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无法获取必要的物资和资金支持。

1864年,洪秀全病逝,幼子洪天贵福继位。湘军成功攻陷天京。在天京被攻破后,李秀成和幼天王试图突围,但相继被害,至此太平天国运动在主要地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