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二圣临朝:李治与武则天的携手共治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2313 字 2个月前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描绘了长安的繁华与风情;骆宾王的《咏鹅》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造诣,也为唐朝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时,富贵人家的子弟通在家中聘请老师进行教导,学习经典的经史子集。而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有条件,会进入官办或私办的学堂读书。学堂里的教学注重背诵和讲解,学生们要熟读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

官办的学堂和私学中,都有老师讲授这些优秀的诗歌。对经典诗作进行解读和分析,学生们则通过抄录、背诵来学习和传播。

此外,文人之间的聚会也是诗歌传播的重要场所,他们相互交流、切磋诗作,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士林。

当时出名的诗会,如“曲江诗会”,由一些权贵或文人雅士主办。每逢春日,众多文人墨客齐聚曲江池畔,吟诗作对,交流心得。还有“滕王阁诗会”,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各地文人前往一展才华。

同时,还有陈子昂等众多文人墨客活跃在文坛,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共同推动了唐朝文学的蓬勃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军事方面,武则天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对军队编制和装备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她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防御和管理,多次派遣将领出征,巩固了唐朝的边疆防线。

在这一过程中,她培养了一批忠诚于自己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等。这些将领在军事上屡立战功,为武则天在朝中树立了威望。

李唐宗室对武则天的权力扩张极为不满。威胁到了李唐王朝的正统地位,多次试图发动政变,推翻武则天的统治。

公元 664 年,太子李弘的突然离世,引发了外界对武则天的种种猜测和质疑。一些宗室成员认为李弘的死与武则天有关,暗中策划反对武则天的行动。

朝中的一些大臣也对武则天的专权表示担忧。他们虽然不敢公然反对武则天,但在一些具体决策提出不同意见。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武则天采取了灵活多变的策略。对于李唐宗室的反对,她一方面加强了对宗室的监控和打压,另一方面通过联姻等方式,拉拢一部分宗室成员,分化他们的势力。

在“二圣临朝”时期,李治虽常因病称病,但贡献显着。

政治上,李治善于用人,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官员,完善了唐朝的官僚体系。他还修订法律,使律法更加公正严明。

军事上,显庆二年(公元 657 年),李治遣大将苏定方等征讨西突厥,最终西突厥汗国灭亡,唐朝在其故地设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扩大了疆域。

公元 681 年太平公主出嫁,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这场婚姻旨在巩固皇室与功臣家族的关系,加强政治联盟以稳定朝局。

李治在“二圣临朝”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均有重要作为,与武则天共同推动了唐朝的发展和稳定。

公元 674 年,武则天已经成为唐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李治的权力则被进一步削弱。这一时期的武则天,已经为日后称帝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她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权谋手段,成功地实现了权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