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五章 勉之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2053 字 2个月前

不过在这一世,此时此刻,锦州城安然无恙,而且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清虏会有围困锦州城的苗头。

因此在杨振的预想之中,大明与清虏的主力大决战,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今年发生,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辽西的松锦地区发生。

这也是他现在积极打造大批炮船,准备渡海往东,以瀛洲岛为跳板,进攻倭奴国九州诸藩,狠狠捞一把的主要原因。

本年度的移民行动结束之后,最迟在冬天以前,杨振就准备以新移民里的青壮男丁为基数抽丁为兵大举扩军。

而在这次大举扩军以前,杨振必须完成对倭奴国九州诸藩的征讨,必须要从那里获取大量的金、银、铜、米、硫磺、硝石等各种军需物资,

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金银财富和军需物资,那么杨振接下来的扩军计划就会受到财力物力的限制。

与此相应的是,在这次大规模的扩军计划完成之前,杨振是绝不会主动北上,去跟清虏的主力发起决战的。

当然了,如果清虏伪帝黄台吉对金海镇的存在仍然耿耿于怀,仍然不能容忍,仍要对镇江堡城或者复州城发起攻势,那么杨振也只能继续奋力反击了。

但是,考虑到清虏大军在复州城方向,在镇江堡方向,已经接连失败了两场,而且第二场还是黄台吉亲自下场指挥的,也依然对自己无可奈何,所以杨振不认为短期内清虏主力会第三次对金海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因此,杨振觉得未来几个月内正是渡海往东,前往倭奴国九州诸藩干一票的绝佳机会。

等到他征讨九州诸藩回来,然后完成了金海镇的大举扩军计划以后,才是布局并发起对清虏的灭国之战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杨振的计划之中,起码要到崇祯十五年的夏天,才是大举北伐辽沈之地的合适时机。

当然了,最好的北伐时机,其实是等清虏伪帝黄台吉暴毙的时候,也就是崇祯十六年的秋天。

但是杨振也很清楚,崇祯皇帝以及京师朝堂上的大臣们是不会让他等到那个时候的。

因为到了崇祯十五年,关内形势再次恶化之后,哪怕是瞎子也能看明白两线作战的严重危害了。

到那时,杨振要么立刻开始北伐,对清虏发起灭国之战,要么就必须分兵渡海南下,到中原剿匪战场上助剿流寇。

却说当日下午申时前后,杨振这个金海伯亲自率队打头,领着朝廷的钦差以及领了旨意后陪同钦差一同前来金海镇的方一藻等人,终于抵达了旅顺南城。

没有跟着杨振前去迎接的金海镇常驻旅顺口的将领们,全都来到了城门外迎接,一时间旅顺南城外人头攒动,旗帜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张若麒、褚宪章看见这个场面,自然也是非常满意。

他们又见在迎候的人群前面,接旨的香案已经摆好了,于是两人一商量,决定就在这里传达朝廷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去岁以来,天下事多,及至今春,洛襄罹难,以致中州贼情复炽,朝野上下惶惶难安。

“当此之际,幸有汉卿坐镇金海,一腔精忠,实心任事,不畏艰险,屡获奇捷,使朝廷无东顾之忧,此皆汉卿之功也。

“朕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卿于人心畏惧之日立此奇功,大张挞伐之气,朕心实慰。今特遣钦使,赐卿尚方剑,荫子锦衣卫世千户,并由卿总领金海、登莱二镇防务。

“金海、登莱二镇辖内防务,可暂由卿自行裁决主张,二镇所隶将佐升迁,此次亦由卿自行论功选任,尔后报部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