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国贼

犁汉 痴人陈 2370 字 2个月前

袁基并不清楚,预示着他们袁氏命运的车轮已经出现了裂缝,他正满心欢喜的向着大将军府行去。

只是在这夹道的结彩中,袁基心头仍旧放不下叔父袁隗。

“叔父,你现在还没回来吗?”

……

壮阔瑰丽的崇德殿内,袁隗心里有点焦急。

今日的议事格外冗长,格外之多,好像是要把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政事全部拿出来讲一样。

先是说什么新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将原先盘踞在北部琅琊贼给招抚了,还在州内大族的支持下恢复生产、厉兵秣马,说要为天子进攻沂泰地区。

但这些都是前头的,后头陶谦的意思就是要编制、要位置,说这样才能安抚地方和招抚的琅琊贼。

朝庭的公卿们自然是知道陶谦不过是拿泰山贼做借口扩展实力,但因为陶谦从不断上贡,输送的粮草也非常及时,所以公卿们最后还是决定同意了。

最后决议是,天子封其为安东将军、徐州牧、溧阳侯。

这封赏不可谓不重,但谁让陶谦是许相那一边的人呢?袁隗有心缓和两边的局势,所以在这一块稍做了退让。

商议完徐州方面的情况,青州那边又传来了坏消息。

坚守临淄的青州刺史焦和最终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城破身死。至此,青州的局势败坏一片。

但好消息是,青州的黄巾军自己发生了内乱。

据汉庭自己这一边的情报,原先盘踞在青州作乱的渠帅有六众。先是济南祭孙、平原张饶、乐安徐和三众北上。又之后北海管亥占据沿海大部郡县,东莱管城占据胶东,齐国司马俱占据青州中南。

但后来因为济南、平原、乐安的黄巾军势力大弱,地方大族接连反扑,现在已经将大部分郡县给光复了,那些黄巾军也溃退到了泰山,与泰山军合流。

本来青州黄巾还有三方渠帅,还占据着大优势的。但最后齐国的司马俱不知何故,竟然暴死军中。上位的叫司马和,据说是司马俱的本家侄儿。

此人上任后,先是向汉庭请降,然后又开始偷袭了附近的管亥部,将其主力击溃,管亥带着余部只能在北海一带乞活。

所以现在送到汉庭手上的一份是焦和殉死的战报,一份是已经占据青州齐国、乐安大部、北海大部、东莱小部的司马和势力送来的请降表。

虽然司马和在表中说焦和身死是一个意外,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朝庭上的这些公卿依然感觉到了恶心。

刚杀我大吏,就要来请降?

而且你这个请降是请降吗?直接让我封你为齐王,领青州六郡国。这简直是明抢!

本来这封表书是不允讨论的。但大将军何进却说,这事也是能讨论讨论的,即便这不能封王,但给个公也是可以的,让他们去打盘踞在鲁中南一带的泰山军势力,岂不是驱虎吞狼?

袁隗听了何进的话,并没有因为自家侄子今天就要娶对方的侄女,就口下留情。

他直接对何进的想法嗤之以鼻,面端坐在陛台上的小皇帝,义正言辞: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昔三家分晋,共向周王请封为侯,乃有战国末世。彼等也从人人得而诛之的篡逆之贼,摇身一变而为周王所封的王侯。而如今,宵小司马和,拥兵不过数万,踞土不过数郡,却想封王?岂不是痴人说梦。”

何进对袁隗的反对没有多大的情绪,只是淡淡问道:

“如大司徒所言,那这青州局势该如何呢?”

实际上这一次的议事,袁隗心里隐隐有点觉得不妙。因为有很多事没有和他通过气。

原先关东诸事,都是先送到他这里,然后他再和何进、许相、皇甫嵩一起讨论商议。

皇甫嵩一般不理事,而何进因为缺乏执政能力,也多是唱喏,所以天下大事一般都是他和许相说了算。而自他将许相压服后,这天下事直就是他一人所画耳!

但今天呢?徐州还好,许相是和他说过的。虽然最后的册封要比他原先认为的要重,但这并不碍事。但青州这件事就非常诡异了,他从头到尾都没听说过这件事。

他为何出来反对呢?除了因为一个政治家的操守之外,更多的是一个政客对于权力斗争的下意识动作。

你何进弄了一个他不知道事出来,不管你后面有什么谋划,我肯定要先反对呀。

现在何进问他该如何筹划青州局势,袁隗仔细想了想,还是道:

“此事易耳,青州贼患看着炽烈,但已从原先的娥贼沦为盗贼。前者视死如归,后者以利相合。所以纵是势大,也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彼辈有外敌在,尚可抱团取暖,一旦外安,必生内乱。所以与其剿不如守。可择一良吏坐镇济南,招抚乐安、平原、济南三郡宗长,屯粮秣,练精兵,一旦司马和等人有事,便可倾军南下,一战可擒。”

袁隗不愧是政坛常青树,具有出色的战略视野,一眼就看出了所谓司马和等人的虚实。

对面一味求封,必然是因为司马和尚不具有压倒内部势力的威信,所以才如此急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场的这些公卿们虽然更乐衷于争权夺利,但在见识能力都不差,知道袁隗这样做还真的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