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四路大军南下

愿意接受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劝说。

张栾、剑乘风和王鹤无疑是他麾下最有能力最有本事的人。

不过天武皇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他问道:“我们能不能拉拢杨家?”

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张栾等人。

“这~~”

张栾迟疑了一下,“估计很难!”

“为何?”天武皇帝问道。

张栾想了想,说道:“可以尝试一下,不过陛下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天武皇帝也只是想尝试一下,并不认为真的可以将杨家拉拢到自己麾下。

“也好,此事就由张前辈负责吧。”

“至于举兵北上的事情,暂时也不着急,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还需要时间休整!”

“大家先商量出一个章程来,然后在按照章程行事!”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想让将士们休整十日再北上。

不是他们不想尽快北上,实在是他们现在没办法北上。

将士们需要休整,粮草需要筹集。

京都以北的府县并没有在他们手中,他们若是想要北上,怕是需要一个个打过去。

重山镇大军南下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过来的,所以他们无需太赶。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防备江南的陈恒昌。

而此时,杨承业率领三万镇标营已经抵达了平远东阳府,与林展碰上了面。

重山镇大军南下,最先行动的不是重山镇的各路参将,而是余通海的北海水师。

在接到杨承业的命令之后,余通海立即率领北海水师南下,只是三天的功夫,他们就有一万将士进驻蓟州,封锁了濡河河道。

一旦濡河河道被封锁,那就相当于切断了辽东和京都的联络。

杨承业南下,濡河封锁,所代表的意义并不是什么大战将至,而是改朝换代。

在杨承业抵达东阳府的第一时间,就意味辽东这片地域彻底改朝换代了。

辽东的主人不再是大荣皇帝,不再是大荣朝堂,而是杨家。

辽东的将士们和官员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点。

从今以后,辽远和平远两省不再归属于朝堂管辖,而是直接由重山镇大将军府管辖。

杨承业没有封王,更没有称帝,他只是以靖安侯府的名义组建大将军府,总理重山镇和辽东的一切军政事宜。

而在名义上,他也不是造反,而是诛叛逆,扶社稷。

除了辽东之外,辽西也在纳入重山镇大将军府的管辖范围,

中路建宁卫参将杨勤腾,金州卫杨继山已经率领援兵营南下辽西东晟府,原重山镇巡抚蒋南国被杨承业任命为辽西巡抚,统领辽西一切政务。

陆文渊已至重山关,为大将军府总理官,虽然这个总理官属于临时官职,但所以人都明白陆文渊就是大将军府之下的文官第一人。

原重山镇布政使郑玉林被任命为辽远巡抚,林展被任命为平远巡抚,如此大将军府治下文官体系算是完成了基本框架。

重山镇和辽东的文官调配看起来有些儿戏,但实际上将杨家那深厚的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

陆文渊、林展自然不必多说,可是如郑玉林这样的高官,杨家麾下也有很多,而且杨家还有很多年轻可用的官员。

以杨家的底蕴,很轻易的就能在辽东建立一个完整的小朝廷。

所以当杨承业抵达东阳府的时候,重山镇小朝廷就已经高效的运转起来。

大量的民夫将无数粮草运送到蓟州,大量军队开拔,大量新兵接到招募,大量的文官调任,一时间整个重山镇和辽东都忙得热火朝天。

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所拥有的不只是强大的军队,还要有更加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而此时重山镇和辽东水陆并进,将重山镇大将军府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