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嫡庶有别

藏国 高月 1352 字 2个月前

李邺微微笑道:“父亲看到了问题的根本,那就是读书的人多了,事实上,小学堂读完,大部人都不会再读了,朝廷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贫家子弟都能读完五年小学堂,不管男女。

但到了县学这一级,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了,富贵人家当然希望儿子去当官,这个我们勉强不了,不过我们能引导,要让所有百姓都明白,学技术一样能当官,而且当官可能性更大,这样,至少有一半人家都会让孩子去学技术,哪怕当不了官,也能当吏当差,甚至还能开工坊挣大钱。”

李岱点点道道:“我建议鼓励私人办学,我去金城参观了兰州造船学校,这就是十年前独孤家族办的造船学堂,他们捐给了州衙,改名兰州造船学校,十年来培养了几千名造船匠,这里面至少一半都被东南沿海或者沿长江的大船场高价挖走了,剩下的一半支撑起了兰州的造船业,现在兰州能造五千石的大船,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造船大州,改变了整个黄河的水运。

另外在兰州造船学校的带动下,整个天下出现了四十多家造船学校,学生超过万人,大唐必将成为历朝历代造船业最繁盛的朝代。”

行万里路,读万里书。

李岱曾是文官的领袖,是李邺教育改革的最大反对者,李邺便让父亲亲自出去看看,李岱去了金城县,亲眼看到了造船学校给整个西北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前的皮筏子没有,变成一艘艘大船,整个大唐的造船业都被它带动起来了。

李岱又在江南看到了不少茶校、丝绸学校等等技术学校,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它们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带动了江南地区发展。

李岱感触极深,从前他在文官的角度上看问题,十分敌视技术对儒学的侵蚀。

而现在他是作为太上皇是从统治阶层看问题,他终于顿悟了,儒学是为大唐的兴盛建立秩序,而技术人才才是大唐兴盛的根本。

他现在全力支持儿子的教育改革方案。

他拿出一份折子递给李邺,“这是我写的一份教育思路,你有空看看吧!”

李邺笑着点点头,“我回去慢慢看,父亲对新孙子李枋感觉如何?”

李岱淡淡笑道:“我觉得还是你母亲的话一针见血,她说又来了一个李楠!”

李邺哈哈一笑,“他们二人的关系应该不错吧!”

“还行,两人性格相仿,爱好一样,我还没有给他们介绍,两人就自己认识了,聊得了一个多时辰。”

说到这,李岱肃然对李邺道:“你要考虑好,现在李枋变成了长子,你要分清庶长子和嫡长子的区别。”

李岱之所以提醒李邺,是因为李邺自身的经历,他也是私生子回归家族,最后取代了李环。

他担心李邺在子孙后代上再犯同样的错误。

李邺点点头,“我决定封他为蜀王,培养他好好读书,将来让他主管教育和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