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为谁而鸣

诏道于天 桥下蓝花 2545 字 14天前

白皇帝的神色不再是茫然,莫名平静。

仿佛钟声响起的背后叙说着的那个事实,对他来说并不是意外,不值得他为之而错愕。

他的目光落在余笙身上,感知着那不再流失的生机,眼中却无半点喜悦可言,依旧是悲凉。

“那就再聊聊吧。”

余笙的声音如常温和,轻快,不见悲伤。

她望向司主说道:“我知道你能说服自己,但我还是想要告诉你,盈虚归根结底就是因你而死,无论你有再多的理由,这个事实也不会遭到改变。”

司主说道:“为国事,自是问心无愧。”

余笙对此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我没猜错,你之所以在近乎尘埃落定时再出现,是因为你一直在看着他,想要看他怎么选择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谁都知道话里的那个他是谁。

王祭眼神微变。

司主沉默。

如果他真的不抱有任何多余的想法,又怎会在那滔滔江流外静立多时,眼角的余光始终停留在那片孤崖之上?

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事实,有的都是推测,但这已经足够。

余笙看着他,认真说道:“何必让自己活得这般辛苦?”

司主笑了,笑容万般感慨,说道:“的确活得不怎么轻松。”

余笙说道:“那就去死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语气依旧是温和的,听不出怨毒。

仿佛先前发生的一切都是幻觉。

司主道了声好。

这一次是他的誓言。

与百余年前道门于玄都之前战败,天道宗不得不许下的封山之誓那般,纵使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也无法遗忘。

想要破誓,要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死。

做完这件事后,余笙望向白皇帝。

她想要说些什么,比如顾濯的存在,钟声的到来,以及白帝山上发生的事情。

她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与当年一致。

不同的是,她在某些问题的选择上,的确有所改变。

最终还是沉默。

白皇帝摇头。

和自己的姐姐那样,这位人世间最为尊贵的男子,同样什么都没有说。

很多话不必付诸于口,在眼神与心意与信任间。

若非如此,两人又怎可能活过那个乱世?

钟声仍未停歇,渐沉重,渐嘶哑。

“而且你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听到这钟声。”

白皇帝望向天外,见无数飞雪沐浴金光而起将归天穹。

画面神圣而肃穆。

“是的。”

道休看着皇帝陛下眼中所见的风景,很是伤感说道:“只是没想到时隔百年后,人之将死时还能再看到这一幕。”

未央宫前一片宁静。

……

……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起落。

太阳升至中天,煌煌然映照世间的每一个角落,紧接着就是西斜入山。

沿着山道不停前行,在峰顶与云海齐高,纵是不舍三千遍,接下来还是要转身离开。

火焰燃烧的再如何猛烈,焚尽世间万物又如何,熄灭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那是这个世界所依循的最根本的法则。

是水往下流。

是冬去春来。

是人有一死。

是……时光终究不能倒流。

……

……

万守义眼前的世界开始崩塌。

瞬息之间,天倾地覆。

再次被筑起的樯橹于顷刻间灰飞烟灭,孩提们的笑声染尽风霜,带着老旧的回忆味道。

楼阁里的梁柱里生出无数被虫蛀空的痕迹,再也听不到那些为家族血脉延续而烦忧的声音,那一切早已消亡在无声的风中。

锅里的红汤不知何时已经烧干,留下几根大葱无力地躺在锅底,鸭肠到底是去了哪里呢?

死而复生的那些人们正在欣喜若狂,竭尽所能地感受着阳光的美好与世间的美丽,然后在这无尽的欢喜中眨眼老去。

光阴的伟力不再虚无,真实地出现在世人眼中。

自玄都战后。

时隔一百四十七年。

……

……

自在道人正在死去。

他依旧幸福着,不曾因为时光的到来而满怀恐惧。

在这醉人的美妙中,他缓慢地弯下自己的腰身,让双膝与地面接触。

这是大礼。

自在道人朝着顾濯行礼,用尽最后的力气,认真说道:“拜见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