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人间滋味 第1168章 正路

这天,翁茯苓叫姜思宇去参加研发部门的一个会议,她说有一些内容可能需要姜思宇拍板。

原来研发部是要讨论排行版的分类问题。

“我觉得应该把回答问题数量榜放在第一位!”一个程序员说。

“我觉得还是要以回答问题的收入来评判一个用户的水平,数量只能说明他勤快、愿意参与。”另一个程序员反驳道。

“我也觉得收入重要!”另一个程序员说。

“我建议增加一个排行榜,”一个程序员举手说,“就是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知识很渊博的排行榜。”

“哦,确实是,我也发现,有些人不光哎回答别人的问题,而且是什么问题都能回答,这种人确实应该奖励,而且应该设计一个新的排行榜。”另一个程序员说。

“我也支持,设一个之时渊博排行榜。”又一个程序员举手道。

“姜总,您觉得,新增加一个排行榜行不行?”翁茯苓转头问姜思宇。

“当然可以,就是这个名字好好斟酌一下。”姜思宇说。因为他也是感觉这个排行榜能够鼓励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参与进来。

“那么怎么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呢?”一个程序员问。

“那就是他回答的问题不光多,而且涉及的面广。”一个程序员回答。

“就是在收入排行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衡量其回答问题涉及到的分类的多少的变量。”另一个程序员答道。

“那不就是雷达图嘛?”翁茯苓接了一句。

“哦,对!用雷达图就可以表示一个人的知识面。”一个程序员说。

“那就给积分高的一些回答者每人设一个雷达图,用于衡量他们的知识面。”翁茯苓说。

“可以!”一个程序员说。

为了查看雷达图的效果,姜思宇也让程序员给他的后台里搞了一个雷达图。

也许是刚开始搞的原因,程序员们并没有把雷达图的分支搞得太多,只搞了六个维度:生活、教育、政府、商业、旅游、其他。

为了让他的雷达图饱满起来,他也开始每天积极地参加包打听里面提出的各类问题的回答。

他发现树叶有专攻,他还是对商业问题比较敏感,对别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很快,他的雷达图上就出现了一个很难看的图形,商业方面比较突出,别的方面都比较干瘪,只有旅游还有几个。

为了不让他的雷达图太难看,他开始有意地去回答别的领域的问题,尽管大多数时候是需要查资料的,但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还是不停在在头条上查来查去。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给每一个用户都搞一个雷达图,是不是会激发大家的参与度?

想到这儿,姜思宇立刻给翁茯苓打电话。

“翁总,我这些天玩包打听有些上瘾了!”姜思宇说。

“是吗?为什么会突然就上瘾了呢?”翁茯苓问姜思宇。

“都是那个雷达图闹的,为了让雷达图好看,我就天天想上包打听上回答问题,遇到不会答的问题,我还要去头条上查找答案。”姜思宇解释道。

“哦,您的意思是不是想让我给每一个用户都搞一个雷达图?”翁茯苓看来已经明白了姜思宇的意图。

“是呀,但是我不知道系统能不能支撑。”姜思宇问道。

“反正得多花些钱,因为雷达图需要不停地访问数据库,肯定是消耗资源的。不过应该投入不大。”翁茯苓说。

“行,那就可以给每个人都搞一个!但是这样就不能是排行榜了,应该另外起一个名字。”姜思宇说。

“是呀,等他想一想,叫什么名字好。”翁茯苓说。

“对了,翁总,别忘了申请专利,这一次我们可不能吃亏了。以后谁要是模仿我们,我们就起诉他们。”姜思宇说。

“对,我马上就让人申请专利。”翁茯苓说。

放下电话后,姜思宇就开始琢磨,这个雷达图叫什么名字好。

“叫知识范围?”

他心想,因为这个雷达图表达的好像就是一个人的知识的领域的饱满度。

可是范围这个词似乎不太容易流行,有些太学术了。

“不如叫知识轮廓吧?”

他心想,这个雷达图似乎描述的就是一个人的知识的外围形状,非常像一个轮廓。

他马上给翁茯苓打电话。

“翁总,我想了一个名字,叫知识轮廓。你觉得怎么样?”姜思宇兴奋地说。

“知识轮廓?……还行吧,要不就先这么叫着,等以后有了好名字再说。”翁茯苓漫不经心地说,似乎是对姜思宇起的名字并不是很满意。

“好吧,那就暂时这么叫吧。”姜思宇心想,你不满意的话,那就先这么凑合着吧。

知识轮廓雷达图上线后,姜思宇的包打听的流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开始爆发式的增长,就仿佛这个雷达图有什么魔力一样,大家都想把自己的雷达图搞得饱满一些,于是就着了魔一样地去回答问题。

为了让系统容量能跟得上,他把最近的收入几乎都投到了扩容上。

他发现了,搞网站就像租房子做生意一样,就是在给房东打工。

只不过他的房东是云计算提供商。

这天,翁茯苓打电话给姜思宇,问姜思宇打听打听APP那边有几个人想要过来,问他要不要。

姜思宇马上表示,必须要,而且要欢迎!最好是把他们连锅都端了才好呢!

翁茯苓心领神会,马上就接收了那几个人,而且还给了不错的薪水。

由于前一阵子跟打听打听拼补贴,把钱都拼光了,这一段是时间也没钱做广告了,所以客户增长得非常缓慢。

好在有知识轮廓吸引着一些客户,让每个客户的平均在线时长增加,同样也可以增加广告收入。

要想破这个局,还是得砸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呀?

姜思宇想,还是得让员工集资,因为这是增强员工粘性的最好办法。

于是他便找来高层开会,研究新一轮的内部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