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交易达成

郑威道:“王上,也不能把话说死了。我们真要是一点动作没有,世子可就回不来了,政权无人继承,这比给他一些人口更加可怕。郑氏的基业岂不是断绝了?”

郑主沉默了,他当然明白郑威说的有道理,剩下几个儿子都不争气,有的人好酒,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处理政务的能力一团糟,有的人处理政务还行,可在军中没有威信,军队若是不支持,以后必将会有政变风险。只有郑祚才能将郑氏基业保存下去。

郑威又道:“再说,国中之国,实际上他们已经是国中之国了,无非是规模大小罢了。高衡不过是个泥腿子,这次臣也打探了他的底细,原先不过是一个明军小旗官罢了,最低级的武官,这种人能有多少才能。治理一个国家和带兵打仗可不一样,人多了,就会有不同意见,可是很难治理的。”

郑主道:“所以你的意思是?”

“王上,中原有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权且答应他,既然能出得起五十多万两银子,按照他的方案,我们一两白银都不用出,从国库调拨粮食并且把侨民放了就成。咱们用这五十多万两银子可以干成更多的事情,把全国军队的装备换一茬也行。世子回来,一定会励精图治,一雪前耻。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扩军备战,再剿灭他不迟,王上您看呢?”郑威劝道。

郑主起身来回踱步,随即一跺脚道:“那好,就按他的意思办,先解决眼前的麻烦,再图后事,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把人都放了。”

消息回传得非常快,根本没用到十天,第五天,郑威就快马加鞭赶了回来,为了这件事,他也是劳心费力,将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这件事上面。郑威带回了好消息,高衡他们是额手相庆,要知道,谁也没有把握安南朝廷一定会答应。一旦双方战事重开,郑祚肯定是死定了,可郑氏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灭了高衡。

到时候郑氏和他们拼光了,阮氏就会成最大赢家。最重要的是,高衡可不愿意跟安南人拼命,别说一换一,就是一换十他也不愿意,炎黄子孙的性命可比他们这群马喽高贵多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侨民和粮食陆续到达。在城内,郑祚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周围事务的变化,除了被关押之外,他的伙食标准明显是提高了,并且陆涛也再未对他用过刑罚。只不过没事,陆涛就会去大牢里转转,看到他,郑祚身上都是一阵恶寒,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似的恐惧。

除了看见陆涛之外,其余时候一切正常,郑祚知道,应该是父王已经跟高衡达成了协议,自己出去的日子不远了。现在,他开始每天正常吃喝拉撒,饭量比以前还大了一些,对于高衡这群人,他是带着无比的仇恨的,只要让他回去,他一定会想办法报复回来。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好好养身体,可不能在这里出岔子。

交易达成之后,高衡的心情大好,军队还是不断训练,没过几天,安南人答应的第一批粮食三万石就运了过来,用的都是驴车或者骡车,从升龙府到脱县的道路上,全是运送粮食的车辆。谈成的十五万石粮食虽然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并不多,一旦侨民全部到位,脱县人口就会膨胀到五万,一个小小的县城肯定是容纳不下了。

而在古代,因为副食品很少,并且油水不足,古人的饭量都非常大,就算是后世的现代人,如果不摄入肉类蔬菜,光是吃米饭,没有油水,不挂肠子,一个汉子一顿饭估计都能吃掉一斤粮食,一天就要消耗掉三四斤。

明代一石是一百二十斤粮食,也不过就是一个汉子一个月的消耗,如果这样大致计算一下,十五万石粮食也就够五万人食用三四个月,如果省吃俭用,半年就不得了了。

他们不可能总是靠着安南人的粮食来度日,种粮食就成了必然选择,好在安南地区气候条件不错,谷物能做到一年三熟,并且脱县城内留下了不少农具,县衙仓库中也有些种子。本来脱县城外就有不少安南当地人的田地,现在他们走了,田地不能荒废,正好可以继续利用起来,并且扩大范围,就在城外种地劳作,军队同时在城外训练,除非敌军是大举进攻,否则小股敌军对脱县根本造不成威胁,况且现在是两家的休战期,他们要想把世子安然无恙的接回去,就不能闹出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