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跨时代的发明

三轮加起来也才二十秒不到。

三轮打完后,第一轮还没重新装填好。

“他们练多久了?”赵与芮问。

“回陛下,约一年三个月,每人打了超过两百枪。”

这已经算是宋军最精锐的枪手,专门帮火器局试枪的,宋军各地野战兵营列装的枪手,打的都没他们多。

赵与芮表情怪诡:“那列装的都司步营,岂不是打的更慢?”

四周官员面面相觑。

“能不能换成四段式射击?再加一段?”全勇这时问赵与芮,不一定非要用三段式啊,咱们再加一段,第四段打完,第一段也装好了。

“必须得三段式。”赵与芮斩钉截铁道:“也逼他们练出来。”

三段式和四段式当然有差别,三段式火力更集中,对前期列装也有优势。

赵与芮的计划,原一个步兵营五百人里,两百为枪盾兵,其余三百都可能换成燧发枪。

三段式正好一百人一轮。

伱要四段式,就是七十多人一轮,火力就有点不足。

而燧发枪现在最大的缺点,就精度低,靠火力弥补。

欧洲刚流行燧发枪时,都是靠排队枪毙术,直接硬抗,因为命中率低啊。

最著名的燧发枪款式——英国的褐贝丝燧发枪,列装时间超过125年,生产了大约800万支,有效射程为160米,最大射程达到270米。

1811年时,英国专门做了测试,对象是普通的圆盾,大小相当于人类的胸以上半身。

在无风条件下,射击距离100码(大约91.44米)时,上靶率为53%,距离圆木盾200码(大约182.88米)时上靶率为30%,到距离300码(大约274.32米)时上靶率则只有23%。

褐贝丝燧发枪的打击,弹丸等很多工艺和赵与芮现在的燧发枪差不多,除了制造精度更优良,等后期用上火帽才超过赵与芮的燧发枪。

就在赵与芮和工匠们在谈论时,前面已经有人过来汇报测试结果。

刚刚宋军试射手每人打了四枪,距离分别是五十步(约60米),八十步(96米),一百步(120米),一百二十步。

<div class="contentadv"> 五十步,上靶率约七成,八十步上靶率约六成,一百步上靶率约五成,一百二十步上靶率约四成。

而宋军的靶子是比较大的,用了大半个人形靶,相当于除了双腿以外的身躯。

现场有些文官看到上靶率这么低,纷纷有些惊讶,大概觉得威力不够。

要知道眼前这批射手可是宋军最精锐的射手,专门练射击的,其他宋军可想而知,现在上靶率肯定更低。

而且今天也是无风状态,如果有风雨的话,命中率还得进一步降低。

“没事,不用慌,质量不够数量凑,这枪手比弓手好练多了。”赵与芮哈哈笑着安抚工匠们。

赵与芮前期用弓手挺多的,其实也没什么练,很多人拿到弓就上战场,靠的也是弓多箭多,数量来取胜,一边打一边练。

而且在战场上弓箭手也不会瞄太准,后排的基本看着方向就射,也未必有四成的上靶率。

所以燧发枪四成的上靶率,已经算是相当高了。

而且现在只是一排靶嘛,你到了战场上,蒙军也好,其他国家军队也好,铺天盖地的步骑冲上来,你打前面没上靶,可能弹丸飞到后面,打中你原本没瞄的人呢?

所以赵与芮说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宋军只要列装完毕,到时铺天盖地的燧发枪,管你上靶率有多少,打不中前面,还飘不中后面?

赵与芮前几代燧发枪都只列装了几个营,然后主要还是在练装弹。

这次的06式让他很满意,决定全力打造,在后面陆续装备替换原来的弓箭手。

“这种一年大概能造多少支?”赵与芮也只能说大概。

现在火枪是大宋最机密的兵器之一,只在京师和济州岛两个方向能造。

唐波先看了眼章小石,然后才道:“要看有多少工匠能配合,如果两地能有六千户工匠。”

“月造大概两千支(钻孔式。)”要是卷皮式,大概能造三千支。

平均三户工匠每月才能造一支?

这就能看出现在燧发枪打造不易。

仅枪管的处理就要好多天,钻扎式的连钻带打磨都得弄七八天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