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路省之分

第390章 路省之分

李长福这时打量了一下李亮道:“李亮你这年纪,只要不受伤,将来至少得干到指挥,甚至将级吧,乖乖,回来可不得了。”

李亮嘿嘿一笑,然后拍了拍郑有财的儿子和亲戚儿子,要来报名。

说亲戚和郑有财的儿子都想进读书班。

李长福左右看看,小声道:“读书班人手不够,收不齐,但咱们是自己人,我实话说,不如做工匠学徒。”

“你们想想啊,咱蔡州这么多读书人,才几个能当官?”

“现在读了书也没好出处了,咱们军将们回来能和他们抢,还优先当街长,镇长。”

“读书人也不想当街长啊。”待长和镇长毕竟不是官,只是吏。

“但是工匠不一样,出来就是吏,将来也能当官。”

李长福这话和郑有财婆娘差不多意思,现在一个州的学校几百个学生,将来能有几个当官的?不如去当工匠。

李亮和郑有财对视一眼,皱眉道:“就怕工匠将来外派。”

赵与芮先和重要的核心大臣沟通,然后开内阁会议的时候通常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表现的他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在赵与芮之前的两宋时期,朝廷为了地方管理,设置了路。

现在赵与芮在位超过十年,牢牢控制全国,也培养了一大波可以值得信任的正直清正又有能力的大臣。

大伙不由看了眼秦卓,这秦卓的海贸部权力又大了,管的全是赚钱的。

当然,赵与芮登基之初,重要的国企也是朝廷养着的,所有的矿场也是。

这时管朝资司的秦卓说话了,以后朝廷朝资司在地方可能参与扩大更多行业,比如丝厂,陶瓷厂,酒厂,甚至酒楼行业。

李长福笑道,而且朝廷对地方征招工匠比较少。

这让读书班的学生很难招满。

现在连镇长以上的县令级,都有中级军将在参与。

皇帝有些急功近利,或下手比较狠的事,他们都会联合起来劝柬下,有时甚至会反对,当然,基本反对无效。

他现在在朝中和赵汝述、余天锡,梁成大四人一伙,算是一个派系。

<div class="contentadv"> 这四人当然有个共同点,都是史弥远以前的心腹手下。

像朝廷重组后的地方组织,保长,大保长,街长,镇长级,几乎全是军中退役的人担任。

所以赵与芮要重新规划,固定路省。

另外像徐元和杜范跟赵与芮稍微晚点,但比较靠拢上面四个,也勉强算一伙。

“产量利润减少,还会消减相应的人数。”

为什么招不满?主要是朝廷现在不重视读书人。

内阁中乔行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和谁拉帮结伙,但总体来说,也算开明派,最早赞成和金结盟,先对付蒙古的。

这两人以前都是史弥远的心腹,这会看来还是一派的。

赵与芮当然是一件件来,先是地方和人员的确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统一规划和编制。

“路的话,路一级的主要官员和以前差不多。”

而且同一个家族里,世袭只能三代,超过三代,你们家必须还得有人去当兵,然后回来接着世袭三代。

“多少产量,确定多少人数。”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后可以世袭了,工人们的后代还是工人。

赵与芮后来也改过,但那时还是发展优先,着急和金蒙对抗,改的比较忽忙和简单。

这些尚书和内阁成员里,除了工部尚书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较专业,一直没换,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轮换过。

当时被他受信任的大臣们也不多,很多地方都是合并起来让一个人负责。

仅李平夏和沙德尔等人在西辽等地,大肆屠杀蒙古牧民这事,包括还有被迁移去的汉民,有些大臣能顶死皇帝。

赵与芮在位,各县府官员人数,根据当地人口数来定,每增长一定的人口数,才会增加一名官员,这让有些偏远地区的县府,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都都不会招新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