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都是蒙古人的责任

而这次叫的免税的事,着实震惊了临安城的各路人马。

曹友谅是皇城司曹友闻弟弟,历史上和大哥曹友闻一起战死在四川。

马光祖到当地后,一面负责盐业公司的经营,同时经常用笔记录当地的实际情况。

调查结果让群臣和天下富商们震惊。

有些商铺进货不多,只敢进五千斤,五千斤进价为八文,加税就是成本十八文,他卖三十文,每斤赚十二文。

曹友谅拿着钱出门,路上还在琢磨官家为何要这么干?

曹墀手上拿着东西,用力甩了下,没甩掉,只好道:“上午提前下课了。”

据他所知,不但京师有说书人,全国各重要州府都有,全部是皇城司下属锦衣卫在负责发钱,每个月要花好多钱呢。

这少年班是皇帝登基后成立,专门从心腹官将中挑选年轻子侄免费学习,有统一的太学生服。

那都头脸色严肃的问:“可知道是谁?”

没办法,很多商铺自己也过来拿。

他想到今天自己说的主题,都是锦衣卫给的稿子,明显要带动百姓仇视蒙古人的情绪。

进货越少,进价越高,就是防止小商铺,影响到大商户的利益。

不过他们要是知道历史就应该庆幸,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没多久,拖雷就领兵大破四川,屠杀上百万人,掠夺无数财富而去。

同时对各县各地的盐铺有限制,因为拿盐没限制了,那有可能出现,一个县城从十个盐铺,变成一百个盐铺,大伙都来卖盐。

没办法,三年到四年这段时间,龙腾钱庄在各地收网,各地富商到当地衙门汇总,上报自己被吞的存款,在宝庆四年三月集中报到京师时,总量达到一亿八千万贯,着实震惊了满朝文武。

对面领头少年是比他还小的李庭芝。

这马光祖也是个人才,在松江盐业公司呆了两年后回京,写了数万字长的论文,在论文最后,向皇帝建议。

有个书生道,我都是按照剧本来说的,不过说到陛下丈量田地是对的,茶楼里有人向我扔东西,我差点和他打起来了。

“要降税了?”曹友谅听的一愣,现在外面都在传,皇帝丈量粮田后,要收重税,怎么现在要降税,还要免税?

门口守卫的锦衣卫都和他相熟,老远就叫了起来。

不过曹友谅时间不多,每个月会讲十次左右。

“嘿,刘押官。”

能在街上叫喊的少年,都有统一的衣服,是出自临安太学的少年班学生。

但曹友谅能看出来,官家这么一番宣传之后,临安城的百姓,现在又多了个爱好,就是去茶楼听说书。

朝廷税收还能降五文,让利于盐商和灶户,因为他发现,宋盐此时质量好,价格低,完全可以入侵蒙金、高丽和日本及南洋等地市场,这样更能提升产量。

——

宝庆三年(1227)到四年(1228)年是南宋国内比较乱的两年。

应该是会子值钱了,大伙消费力上来了?

“陛下新政,免税降税,田少的百姓有福了。”

朝廷的新规是,最低采购一次为一千斤盐,进价最高为十文。

这套说法在茶楼很受欢迎,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听的津津有味,当然,富人财富被收割关百姓们屁事,大伙还是喜闻乐见,但临安城的富人们不高兴了,原来都是境外蒙古人在搞鬼。

少年们则摇头,不知道,等朝廷新政策。

又没有出松江,运输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锦衣卫一名都头正在和众人说话,房间里有些吵闹。

宝庆四年四月,皇帝赵与芮在上朝时,发布了对于龙腾钱庄的调查结果。

赵与芮说,经过锦衣卫和皇城司大半年的调查,甚至派细作深入到北方各国。(暗指金和蒙,特别是指蒙。)

这件事呢,是由国内奸商勾结外部势力一起干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收刮我大宋财富,消弱我大宋国力。

跑了半个小时后,曹墀等几个人累的半死,慢慢吞吞来到一家酒楼。

这是秦卓在临安城诸多酒楼的一家。

门口有人看到他们早就叫了起来:“小官人们来啦,上菜。”

几个少年在里面饱吃了一顿,临走的时候,每人又拿到十文钱,开开心心的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