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又又去百度上查了人物经历,朱寿昌还是很牛的[点赞]后面还当了大官。>
<为北宋说句公道话,改嫁不犯法>
<这要是在明清年间,不得被骂死>
[宋熙宁三年朱寿昌:感谢光幕之大恩!!!]
[宋神宗赵顼:同州一带的官员,都去查所在地的户籍,有姓党之人给@宋熙宁三年朱寿昌]
[宋熙宁三年王安石:及时啊,这次能有更多时间可以陪在身边]
[宋熙宁三年苏轼:@宋熙宁三年朱寿昌康叔找到母亲,我来给康叔写词!]
......
宋熙宁三年
苏轼在给弟弟的信件中又多加了些,说了自己对朱寿昌坚持寻母的感叹。
朱寿昌人就在秦地,得到光幕透露的信息后,立刻赶去同州。
光幕上也有许多同州人在猜测具体会是同州的哪儿里。
如果是西北地方的党氏,就多为羌族与汉族融合通婚后,所改的姓。许多人又将目光瞥向羌族人多的地方。
同州一县城乡下
年过七十的刘氏,丈夫早已离世,儿孙孝顺,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起,生活虽困苦但好在身体也还算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