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当然是有的,例如食欲减退、激素分泌失常、药效结束后加倍疲倦。
但是跟他的效果比起来,这些副作用真的算不上什么了。
如果你战死了,那就根本不需要担心什么副作用,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德国方面,他们动作似乎不多,只是跟苏联达成了一些经济方面的合作。
在秋季,第一批来自苏联的资源已经被火车运到了东普鲁士,这些资源立刻全部被投入到了军事生产中。
克虏伯公司收到的订单是武装六十万国防军的装备,这批订单的准时完成意味着哪怕西部的鲁尔区暂时被法国占领,国防军也能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毕竟国防军只有二十万人,每个士兵都有整整三套的装备可以换装。
斯特拉瑟还恢复了国防军的预备役,征召了大量退伍老兵。
这些士兵除了没有正式记录在册的编制以外一切待遇和国防军相同。
只要战端一开,德国可以迅速武装新的部队。
哪怕由于忌惮《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也可以用这些老兵去补充战争的损失。
在斯特拉瑟看来,如果德国火力全开,反推法国到巴黎也不是不可能。
经过了三年的“闪电战”训练后,这支国防军成为了一支小型的精锐化部队。
他们的武器装备水平并不比法国人差,士气也很高昂。
唯一比不上法军的就是人数和撤退速度。
不过斯特拉瑟不准备这么做,因为1927年的德军还没有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
一旦全面的战争爆发,区区二十万兵力连法国都打不下来。
而且过早的暴露德国秘密研发的武器会让英国感受到德国的威胁。
就算不支持法国,德国想要依靠英国牟利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英国之所以能容忍民族工人党这种性质的政党在德国试图夺取政权。
除了民族工人党务实的对外政策以外,弱小的德国需要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政府对法国的地位形成挑战,而羸弱的魏玛政府是万万做不到这一点的。
英国的想法跟后来丘吉尔说的一样,“如果希特勒进攻地狱,我也要为魔鬼说上几句好话。”
况且大英从来都不忌惮和魔鬼做交易,他们本身就是魔鬼。
至于德国境内的资产阶级,上一次的鲁尔区事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跟法国的勾结可能暴露了,纷纷想要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