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公……不问问待遇么?额……虽是一分为二,但两个职位都是位比九卿的中两千石。”
“太子您身负监国之重,即有所请,便是国事,即是国事,亮又岂敢因个人得失而有所推诿?至于仲达那边,今日晚间亮与殿下同去如何?”
刘禅闻言大喜过望,却是又真心实意地朝着诸葛亮一礼:“诸葛公,果然是品性高洁之君子啊。”
嗯……品性高洁。
一说起这个词,刘禅又忍不住想到荀彧。
一想到荀彧,刘禅却是又忍不住多想了一层。
诸葛亮和司马懿本来就都比较年轻,注定是未来的大汉双璧,更别说校事府一分为二,二人注定争权,这诸葛亮答应的如此痛快,未必就不是出于打压司马懿的心理啊。
就比如说现在,无论自己察觉与否,诸葛亮公忠体国识大体,而司马懿则相对差一些,这样的一个初始印象不就已经在自己的心里建立起来了么?
谷而事实上,刘禅甚至还没来得及去见司马懿,而即使这司马懿答应的和诸葛亮一样痛快,却也终究要免不得落个‘为势所迫’,比之诸葛公有所不如的感觉。
更绝的是,这诸葛亮公忠体国也是真的,应该也是发自内心的,自己往深了去想,却是又反而显得自己的心思龌龊了。
跟这帮千年的老狐狸相比,自己,果然还是稚嫩啊。
却是来不及深思,诸葛亮却是很快就反客为主的发问起来了,道:“听闻此前殿下曾伪装成鬼帅,亲自参与洛阳之乱?是打算在贵霜和东吴,也来行此传播思想的事吧。”
“是。当然也并不全是,传统谍战与思想传播相结合吧,必要时下毒暗杀等卑鄙无耻之事,终究还是要做的,让诸葛公这样的高洁君子行此事,禅,心中确实惭愧。”
“既是为了国事,兵者死生之地,不厌其诈,亮自然也不是迂腐之人,殿下选我,无非也是因为我对西边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都更熟悉一些,只是有两个问题,还请殿下如实相告。”
“诸葛公请问。”
“殿下,和陛下,是不喜欢妄动刀兵,所以寄希望于直接以谍战制胜,或是至少奠定胜势力吧。”
“刀兵相见,必然生灵涂炭,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与父皇,自然是希望能以庙算谋胜,替代战场之决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