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志兴奋的看着电脑,他想到过自己应该是能中奖的,但没想到会中这么多,尤其是两台电动车。
其实中这么多奖最让他兴奋的不是说有多少奖品,而是能让大人们同意自己在废品站“淘宝”,而不是去外面工作。
作为省城的“废品世家”,他们家在省城有着六个废品回收站,于大志从小就穿梭于各个废品收购站,对这个行业可谓是熟悉的很。
以前还能回收一些人们不重视认为不值钱的有些年头的物品,然后被人高价买有,但随着群众们对这一块越来越重视,现在,捡漏的机会可谓是越来越少。
每天跟那群收破烂的大爷们大交道,抠唆那一分两分的价格差是废品收购站的常态。
虽然家里在省城买了房子,但他们叔伯父母一直期待他们这一代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所以,自从他们长大后,家里人一直拒绝他们来废品站帮忙。
拿大人们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已经吃过苦了,现在你们不需要再吃这种苦了”。
所以,他的表亲堂亲们几乎都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蜕变。
最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有家里找关系去企业里当司机的,有自己开店卖文具玩具的,也有进军金融行业卖保险的,并依靠家里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
只有堂哥于志刚在家里的支持下开了个塑料颗粒厂。
今年夏天毕业的于大志也听从家里的安排进了堂哥的塑料颗粒厂,坐了办公室。
因为父辈们认为废品收购行业已经没有了前景。
但于大志却不这么认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透明化,废品回收已经过了暴利和捡漏的年代,但这不代表没有利润,没有捡漏的机会。
这次,参加洞山酒的活动就是他做的一个尝试。
自从看到洞山酒的这个“集标签得大奖”的活动后,他就想到了自家废品站那个“瓶子山”,里面有不少洞山酒的瓶子。
于是他趁着休息的时候开始搜集洞山酒酒瓶上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