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全新掌控

令崇祯没想到的是,他这番用心,却是结出了苦涩的果实。

崇祯以为,派出太监到军中充当耳目,便可以防止各处将领的欺蒙与谋逆,但他却没想过,这些人到了地方上,这点正面作用,远不能抵消其带来的祸害。

要知道,宦官们皆是刑余之人,虽有小部分忠心为国者,但大部分皆是只会擅长巧言令色骗取皇帝的信任,借以招权纳贿,暗谋私利。这样的人,所谓“监纪功过”,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在外发财的机会罢了。

这些派出的太监,到了地方军队之上,往往只会一味的盘剥贪腐,祸害甚大,以至军怨民怒,其对将领的牵制监视等正面作用,因此被大部抵消。

明史记载,崇祯自身,因外派太监的必要性与祸害性如此交织难分,他自已也时常纠结于到底派还是不派的痛苦之中,以至于外派太监之事,定了又撤,撤了又定,反复多次,自已亦是心神俱疲,不堪其累。

可叹的是,崇祯这番操作,既无法实现监督管理各地军将的目标,又让外派的太监肆意荼毒地方,还让自已被后世贴上了一个重用内监的恶名。

崇祯皇帝的这番际遇,令王明现在想来,亦是为之叹息。

所以,王明吸引崇祯皇帝失败的教训,为有别于朝廷所立之监军,特成立监巡司一职。

他任命阎应元为司长,郭之麟为副司长,下面再从九江城中招募三十余名生员,补充为员工,以负责军兵的薪金分放,战功审核,教习军士,监视协助将领,报告部队动态等事。

看上去,王明这种做法,与宋代的以文驭武颇为相象,但其实又有本质区别。

因为宋代的做法,太过极端,极其压制武将,视每个武将都为潜在的造反对象,在使用文官统驭军队的同时,将将领地位贬低至奴仆一般的状态,而且不停地调换兵将,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严重后果,军队的战力自是极度下降,最终退化成不堪一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