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诡异感在恐怖小说、恐怖游戏和恐怖电影里常见,本来觉得某个人是人,但慢慢的发现一些端倪和蛛丝马迹,猛然发现它好像不是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从进化角度讲,这种恐怖谷惊悚感可能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对病人的恐惧。很多疾病会让人动作变形、声音变化、皮肤变色,靠近病人意味着很可能被传染,所以见到姿势外貌不对劲的同类,必须高度警觉,第一时间远离,才能确保自己健康活下去。”
“第二个来源,对未知生物的恐惧。远古时期很可能出现过一些,乍一看和人类很像,但实际上截然不同的致命生物。这在进化上说得通,每个物种会有众多基因突变的亚种,今天的人类都由智人进化而来,但地球上曾经有几十种其他人类。”
“比如你在野外被野兽追逐,慌不择路逃命后落单了,孤身一人没法在残酷的丛林里活下去,你必须找到人群。天色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你终于看到林子里有一些围着火堆的人影,欣喜若狂跑过去,但靠近之后,你隐约发现那些人影不对劲,走路站立姿势很怪异,立马判断出它们不是真正的同类,赶紧悄悄溜走远离。”
“如果谁没有及时察觉到人影的细微怪异之处,高高兴兴冲过去了,猛然发现那群人并非智人,而是饥肠辘辘的尼安德特人,下场就是被围杀吃掉!”
“所以,能活下来的人类,今天的我们,都是基因里恐怖谷效应非常深的人类,这种本能反应无法去除。”
“如果给白老师也披上惟妙惟肖的仿真人皮,是否也会触发恐怖谷效应?这种白老师看起来会不会像聊斋里披着人皮的恶鬼?大量让人感觉不对劲的白老师分布在街头巷尾,会不会引发我们的不适?”
“这一点,我认为还比较好解决,取决于技术是否到位,我相信通过优化白老师的行为习惯,优化它的面部表情和发音起伏,应该能打造出让我们觉得舒适的白老师形象。”
“但心理感受不仅仅是恐怖谷一个方面。”宋河话锋一转。
“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在电影行业有本非常著名的书,叫《救猫咪》,主要教授一些编剧理论。”
“书名救猫咪是什么意思?好莱坞的一个老套路,如果想表现一个善良的主角,就让主角去解救困在树上的猫咪,如果想塑造一个邪恶的反派,就让反派去残杀小猫为乐,因为这种举动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杀性重。”
“同样的心理感受,也可能出现在真人外貌的白老师上。”
“比如一个人买了一台白老师,外貌和真人一模一样,放在家里干些家务活。本来没有问题,突然有一天这个人心情不好,比如在职场上被领导冤枉了,被小人栽赃了,气的无法自控,突发奇想,抓住正在拖地的白老师,狠狠甩了一耳光上去。”
“这一耳光打完,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反应是警醒,我这是在干什么?我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吗?我干嘛要去打机器人?另一种反应就糟了,觉得爽,继续打,狠狠施加暴力来发泄情绪!”
“我相信,如果有人习惯了对真人外貌的白老师拳打脚踢,那么他距离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塑造是非常强悍的,每次在家里殴打一次白老师,脑海里关于暴力的脑回路就会越发强壮,对人类的尊重友善也会泯灭一分!”
“当然,许多人会有不同意见,还是那句话,欢迎留言讨论!”宋河又拿起全是二维码的牌子展示。
“除了诱发暴力之外,心理感受还包括更多复杂的方面。”他继续往下讲。
“先给大家看一则抽象新闻。”
宋河从箱子里拿出一张新闻图片,举在镜头前。
“东瀛一位男子,花费重金举办婚礼,结婚对象是虚拟的动漫人物。”
“这种抽象新闻其实蛮多,和动漫人物结婚,和玩偶结婚,和建筑结婚,和自己的照片结婚,和动物结婚,和历史人物结婚,和电饭锅结婚等等,大家上网随手一搜,基本上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
“除了整活起号之外,很多人之所以做出这种抽象的决定,确实是和某件物品产生了感情,这算是某种心理问题还是正常的?我不知道,我不评价,只描述现象!”
“上述这些反常的结婚对象,至少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看来是费解的,它几乎背离了生物本能。”
“但是,白老师如果做外貌和真人无异的版本,会有多少人对其产生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