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精简了中层机构,不再单独设立广告部,且各个岗位负责人是竞聘上岗,报社那个叫宋超的夹克男,放下方向盘当上报社广告部主任没几天就失去了职务,同事们背后称呼他为“最短命的主任”。
在定岗定编定经费这个环节中,最大限度保留住采编播一线人员,并且尽可能地将新生力量充斥进去,这是传媒运转的主体力量。
那些长期不上班泡病假、关系挂靠的全部被剔除掉,快到退休年龄并且愿意提前退休的人员通过做工作也提前离岗,还有在优化组合以及各个岗位末位淘汰下来的和所有短期合同工,这部分人几乎被精简百分之九十,只留下一小部分热爱传媒且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人,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传媒中心几位领导不但有分管的分中心,每周还要到指挥中心值班一天。
中心正式运营后,荆涛又进行了第二轮改革,那就是解决优化重组过程中被淘汰下来的人员分流问题。这些人并没有全部遣返回家,大部分被分流到了产业中心。
产业中心囊括了原来报社的复印社、电视台的音像商店、广播器材商店,改组后,又增添了一个婚庆服务公司,服务公司还衍生出一个鲜花店,这几个部门独立核算,自收自支,三年后中心按比例提留管理费。
岗位精简、人员精简,使传媒中心得到有效搜身,极大促进了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例上访告状的,可见第一天那帮人去市委上访,完全就是有人特意组织的。
精于数字核算的荆涛,在经费制定上显示出非凡的才能,按张亚杰的说法就是“算计到骨子里去了”。
职工最为关心的电视台欠薪的问题,荆涛许诺,本年度补齐。
辛鑫和张亚杰担心落实不了,荆涛指着计算器说:“如果按照咱们现行的方案推进,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他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就这个问题,荆涛已经跟市里达成一致,那就是万一没有达到理想收入,这部分资金由市里垫付,有了后盾的保障,荆涛才有了足够的底气,虽然他跟市里谈的条件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