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如今通了铁路,交通比历朝历代都要方便,但毕竟离中原地区较远,加上气候原因,还是会有物资互换产生不便。
这需要帝国不断地在基建上不断投入,用以改善百姓的生活,加强与帝国政府的联系。
只要百姓能够富足安宁,就能在这片区域落户扎根。
当王毅了解了百姓在这里的生活情况后,心下也放心了许多。
由于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丰厚,帝国开采后,能就近提供给百姓使用,生活成本反而要比中原地区低。
且汉家百姓吃苦耐劳,又非常有智慧,在气候恶劣的西伯利亚,也能很快的适应。
之前王毅为了给西伯利亚的百姓实现电力覆盖,那可是连续数年拨下了大笔的建设款项。
其中就包括西伯利亚各省的大型水电站,历经九年时间,大部分水电站已经投入使用。
考虑到冬季河流的结冰期,还建立了大型的煤电厂,保障了迁移到西伯利亚的百姓用电需求。
在中部西伯利亚,帝国前后数次共迁移了六百多万的华夏百姓,经过繁衍,人口已经增加至近千万。
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帝国数次迁移的人口多达两千万,如今人口超过三千万。
由于是平原地区,其可开发耕种的土地非常多,且是黑土地。
根据后世的一些资料,大毛在西西伯利亚平原有近三千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仅小麦的能产量就接近两亿吨,是大毛家的大粮仓。
不过,后世大毛占据这片区域近四百年时间,其人口却仅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并没有完全的将土地资源利用起来。
而善于种地的汉家百姓,只要人口繁衍起来,在农业上的成就,会远远超过大毛。
按照华夏帝国现在的政策,在五十年之内,西伯利亚的人口,绝对能上亿,甚至是两亿也有可能。
到那个时候,即便华夏帝国不存在,西伯利亚也会彻底的掌控在汉人的手中。
当然,无需五十年,帝国就会发动对全球的清扫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