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引导舆论

但凡是个两江籍贯的官员,都得硬着头皮上奏折了,这事情要不站出来说话,将来都进不了祖坟。从全国官员的角度看,一个祖籍两江的官员,挥着锄头做两江科举的掘墓人。其他的籍贯两江的官员也都得出来说话。

大概就是,贾琏把论点丢出来就不管了,其他的两江籍贯的官员的表现形就很多了。比如,有人破口大骂,有人耐心分析历史成因和保留的必要。一些人直接去金陵贾家的祖宅门口丢粑粑的。一部分人在分析贾琏如此操作的动机,客观上点出了两江士绅欠税抗税才是引发轩然大波的根源。极少数人则在仔细的阅读了贾琏的万言书之后,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贾琏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两江经济繁荣的成因,两江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发展起来的时间比较晚,真正开始将全国甩在身后,要从明朝中期开始。

但是这种现象伴随的是大量来自欧洲和日本的贵重金属的流入。明朝中晚期,贵重金属流入的数量减少,原因是英国海盗的抢劫以及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外来贵重金属的减少,一直导致湖州出现了饥荒,饿死了很多人。这种情况最近几十年才有所好转,原因是英国人成为了新了的海上霸主后,开始主动维护海上运输的安全。本质还是大周的商品在欧洲的旺盛的市场需求,在英国人完成了海上霸业后,贸易航线在巨大利益驱动下的恢复。伴随着明朝中晚期海上贸易减少,南洋华人遭到了殖民者的屠杀和洗劫。

各种解读都有,反应在朝廷斗争之上,最激烈的还是首先掀起了一股针对贾琏的弹劾。

这一类弹劾,揪着两江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这一点,强调两江科举名额的合法正当性。并强调了太祖制定的规则,作为后来者的贾琏正在破坏祖制,并且动摇朝廷根基。此举,比白莲教都要可恨。

这一波弹劾来势汹汹,但并没有引发一波针对贾琏的集火攻击,反倒引出了一批籍贯内陆的官员力挺贾琏,认为贾琏的观点没错,两江欠税多年,才是贾琏建议不必再优待两江的原因。两江士绅又要科举人数优待,又不肯多交税,实在双标。

两帮人就这么吵起来了,贾琏这个当事人反倒被人无视了。

矛盾的聚焦变成了要不要减少两江科举名额。

双方吵的很凶,各种互相丢黑料,原本看戏的其他沿海各省陆续被落下了水。

一场全国性的大乱斗开启了!都在争论科举名额制度的合理性。

孙化贞,贾琏,沿河官员的问题,全都没了动静,没人去关心这些事情了,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承辉帝坐在皇位上,看着下面人各种乱斗,情绪稳定!

远在济宁的贾琏,读着家信,心里暗暗鄙夷。不就是用新的热点掩盖上一个热点么?这一招在信息传播慢的时代,其实效果还是差了点啊。一个事情的热度,没有一个月都过不去。

所有人都是站着话说不腰疼,没有涉及到自身利益,都是理中客。

舆论是可以引导的!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偏偏是个人呢,都还喜欢发表个人见解。觉得自己就是个无所不通的六边形战士。殊不知,当你着急的发表言论,以为看清楚一切的时候,其实已经被人牵着鼻子走。

神机营驻扎济宁,对于当地人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拉动了消费,其次才是治安。

大批原本困在徐州的漕粮,到济宁就让贾琏给拦住了,因为需要粮食赈济敌方,贾琏完全不讲道理的全拦下了。与此同时,另外一批粮食走海运抵达了天津,并没有遭遇风浪,京城粮价没有太大的波动,顺利的度过了漕运截断的时期。

海运的成本优势再次展现了出来,当有官员上书,建议今后保持海运作为漕运的补充时,漕运总督张儒坐不住了,跳出来来上奏反驳。只不过这件事情比起最近沸沸扬扬的科举名额而言,没掀起太大的波澜。当然动静也不小就是了,毕竟内阁几位阁臣,没少因此争执。

清缴教逆的事情还在缓慢进行,岳齐却从泰安来到了济宁。

与贾琏见面后,岳齐拿出一份奏折递给贾琏道:“帮忙看看!没问题我就上奏了。”

京城最近的热点,岳齐当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对贾琏很佩服。一场针对孙化贞的风波,还没起多大浪呢,就被贾琏带偏了。就是吵归吵,各省官员就一个目的,举人的名额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谁要让我减少,别怪我拼命。

看着在济宁府衙里喝茶发呆的贾琏,岳齐真是不知道该说点啥才好,小小年纪,摆弄人心,放了一把火之后,假装没有这个人了,真是惹不起的狠人。

接过战报的贾琏仔细看了起来,其实也没啥可看的,大的战斗已经打完了,最近岳齐在泰安闲的发霉了。所以,他建议尽快恢复山东本地武装,配合东平铁骑清缴窜入山中的教逆,京营可以回京了,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